风 的 形 成
湖北省安陆市孛畈镇中心小学 杨新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1、本课选材于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刮风了》单元的的活动三“风是怎样形成的”,是学生在学习了活动一“刮风的现象”、活动二“观测风”之后开展的探究活动。本课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发现,风是怎样形成的”、“学会推理,总结自然风形成的原因”、“迁移应用,分析海陆风的成因”、“知识回归生活:讨论风的利弊”等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2、 本课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技术——“电子投影仪”巧妙地应用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电子投影仪”特有的“即时交互,聚焦”等功能辅助教学,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PPT”特有的“附件”等功能存放视频或图片,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电子投影仪”应用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目的:
1、知识:了解风的成因,知道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的方法。
2、技能:会做风的形成的实验,。 3、情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严谨的科学性的课件,增强学生上课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
2、器材:风的形成分组材料每组1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1、播放“刮风的现象”视频。
2、提出问题:通过视频,你看到什么自然现象?
(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风”这一自然现象,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关于风的认识:“关于风的知识,你了解哪些”。
(设计思路:引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
4、引导学生用“为什么”或“怎么样”提出关于风的问题。 5、学生分组讨论 6、汇报交流。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7、 总结梳理问题,提出本课探究任务:“风是怎样形成?”。 二、探究发现,风是怎样形成的。
1、银幕图示实验所用的实物图,并分步讲解实验步骤、方法以及需要观察些什么?
(设计思路:充分运用幕布功能,分步讲解实验方法及步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实验过程需要做什么、观察什么,使实验目的变得更明确) 2、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通过银幕,分析空气流动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风形成的原因。
(设计思路:充分运用银幕即时批注、板演、探照灯的功能,和学生一起充分讨论分析,借助银幕非常清楚地标示出空气循环流动路线图,使学生更加明晰风的形成原因)
2
三、学会推理,总结自然风的成因。 1、讨论:大自然的风又是哪里来的?
(设计思路:银幕:拉出太阳,照射大地,辅助学生思考自然风形成的原因?) 2、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自然界的风是太阳巨大的热照射在大地上,有的地方温度高一些,有些地方温度低一些,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温度低的地方的冷空气过来补充,这样就让自然界的空气流动起来形成了风。
(设计思路:在前面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得出自然风的形成原因的结论) 四、迁移应用,分析海陆风的成因
1、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让我们用心聆听一下。
(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海边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分组讨论:白天海边风的形成原因?
3
4、汇报交流:学生到台上画出空气流动示意图
5、分组讨论:气温较高的空气气压较低,气温较低的地方气压较高,你能通过这个判断,白天,海边吹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7、汇报交流
8、讨论:晚上的海边吹的是哪个方向的风呢? 9、汇报交流
(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海陆风的成因,让学生应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五、知识回归生活,讨论风的利弊
讨论:风对人类有哪些有用的地方,哪些不好的地方。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银幕随意放大缩小的功能,随时调出事先准备的图片及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分析风的利弊,使课堂更具生成性。) 六、回顾总结
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风有了哪些清楚的认识,你还想探究关于风的什么问题?
(设计思路:利用银幕记录功能,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