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第三类是先贤祠庙。 4.P131 北京天坛总平面图(必考) 组成部分:1,祈年殿及其附属建筑 2,圜丘组群 3.斋宫 4.神乐署及牺牲所 5.明代陵墓继承唐宋而又有创新: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都是传统旧法;但陵体,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且致祭区形成院落二进或三进,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如孝陵,第一进陵门为神厨,神库;第二进祾恩门为祾恩殿;第三进红门为几筵(五供座)与明楼。 6.P148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总平面图(长陵 永陵 定陵)。 第五章建筑 1.我国中土的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 2.P155五台佛光寺大殿立面 P156 五台佛光寺大殿平面 3.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殿堂”结构中的“金箱斗底槽”。 4.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部四种空间划分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如图5—8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参见“槽”,“金箱斗底槽”条)。 5.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应县城,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在形及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m;高9层(外观5层,暗层4
Word 文档
.
层),67.31m。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减震措施: ①八角形平面:规整的正八角形利于分解扭矩力,抗风性更好,木塔底层4.4米基座坚实稳定,形成一个浮筏效应。 ②大尺度底层副阶:同边一圈柱廊被水平构件连接成刚中带柔的整体。 ③双层套筒式:增加了塔身的强度 ④殿阁型构架(9个铺作层):9个铺作层属于榫卯连接,形成了9个水平减震器。 ⑤尽量少用大料多用小料:小料形成的暗层中的梁、柱、枋、斗拱以及斜撑构件,牢固地连接成一个网架圈,如同现代建筑中的圈梁,加强了整个建筑的整体性。 ⑥包砌厚砖土墙:土墙将柱子包裹在里面,如同现代建筑中的剪力墙,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 ⑦上层檐柱移下层檐柱收半柱径:形成了上小下大的稳定形态。 6.底层的,外二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m的土坯墙,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匝”。 7.阁楼式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虎丘云岩寺塔,报恩寺塔,开元寺双塔 密檐塔:登封嵩岳寺塔,荐福寺小雁塔,灵丘觉山寺塔 单层塔:宝山寺双塔,历城神通寺四门塔,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 8.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的作品。 9.P184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 (26格) 10.经幢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11.中国佛教窟的特点为:1.建筑以窟洞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
Word 文档
.
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1.唐宋至明清的园林发展: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 3,造园要素密集化 4,造园手法精致化 2.清代帝苑的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3.清代院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林中。 4.皇家园林的特点:1.在遵循风景式规划布局的情况下尽量体现皇家的气派 2.建筑形式,用料,结构规模都不是一般园林所能比拟的 3.皇家园林师最早登上中国园林历史舞台的先行者。规模浩大,布局完整,功能齐全,堂皇壮丽,历史悠久,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 5.皇家园林艺术成就:1.规模宏大(1)经济实力雄厚,营造规模巨大 (2).园区包含功能含丰富,宫殿区,苑景区,建筑区 2.精美绝伦的皇林建筑 (1)建筑颜色:暖色调为主,适当加以冷色调(2)论其建筑体态:檐下斗拱 3.丰富的象征寓意:(1)园中多“景”或小园林都是以建筑形象结合局部景域(2)借给景命名的文字直接表达出帝德行,太平盛世等。4.园中园的造景手法—大园中营造小园。 6.颐和园特点:(1)利用万寿山的天然地势,加以人工改造创造出前山开阔和后山幽深的水院等不同境界。(2)高台地势上的佛香阁,有力的体量使全园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