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设计说爱之情。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明 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2.整理学过的古诗。(学生) 备 3.1张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2课时 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教师指导 节 一、复习1.教师引导学生回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1.我会背的古诗有:引入,揭忆学过的古诗,指的古诗。 题,释题名背诵。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用时:52.揭题,释题。思2.自由发言,互相补2.《池上》的作者是分钟) 考:“池上”是什充。 么意思?
( ),他是( )朝
预设:“池上”就是人。
3.引导学生交流白荷花池塘里。 居易的资料。
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
4.出示课文插图投白居易的资料。 影,引导学生说出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图画大意。
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
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
1.倾听教师范读,听
乐范读。
准字音和节奏。
2.出示学习要求:
2.按照自读要求学
二、初读“自学三读法”:
习:出声读,借助拼
感知,自一读,读准、读通
音,读准字音;默读,学存疑(用时:
课文;二读,画出
圈画生字,识记字形;生字,记住字形;
轻声读,画出不理解
10分钟) 三读,读懂句子,
的词语、句子。
学会提问。
3.朗读古诗,读准字
3.指名朗读古诗,
音和节奏。
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
浮萍一道开。 不解藏踪迹, 偷采白莲回。 小娃撑小艇,
池上
画出节奏。
3.我能读古诗并用“/”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要求
1.学生自由读古诗,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交流。相机点拨学
小组内交流、自学。
生自学中发现的疑
三、再读难问题。
感悟,识2.汇报交流。
2.与老师交流、探讨
字解意(用时:
(1)引导学生自读
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每句诗,结合画面,(1)在教师指导下交
14分钟) 小组交流讨论诗
流诗意。
意,教师随机进行
点拨。
(2)在教师指导下多
(2)相机指导学生
种方法识记生字。
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 (3)重点指导学生
(3)交流思辨中理解: 5.我会选。
4.我能给生字找家。(连一连)
理解体会:①“偷”①一个“偷”字生动(1)本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字的精妙。
形象地写出了小娃的儿调皮的是“______”字。 天真、可爱。
A.撑 B.偷
②“不解藏踪迹”②“不解藏踪迹”一C.采 一句的传神。
句写尽了小娃顽皮、(2)诗中最传神的一句是
“______”,写尽了小娃
3.教师范读,引导纯真的情态。
学生想象诗歌所描3.听教师范读,想象顽皮、纯真的情态。
绘的画面。 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A.偷采白莲回
B.不解藏踪迹
1.自己练习读——汇报读——评读——练
1.指导朗读。
读。
四、品读
2.指导有感情地背
古诗,熟
诵古诗。
读成诵
3.引导学生讨论:
(用时:5
借助插图,把古诗
分钟)
改编成一个小故
和想法。
事。
(2)抓住画面展开想象。
1.课件出示“首、1.请学生先自由观采”两个字,请学察,然后全班交流。 生认真观察生字每2.学生认真观察每笔
五、指导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的行笔方法,伸出食书写(用
置及占格情况。
指与老师一起书空。
2.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我能读古诗编故事。
3.交流创编古诗的方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1)补充小娃的心情
______
采
时:6分2.教师范写“首”。 3.学生描红,独立仿钟)
3.教师巡视,个别写一个“首”。 指导。
4.说说你觉得这个字
首
4.引导学生集体评写得怎么样,哪里值价书写情况。
得你学习。
5.组织学生二次练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写。 况,练习再写3个7.我能把字写漂亮。 “首”,争取做到比6.指导“采”的写刚才写得还要好。 法。 6.练习写“采”。 第二课时 教学环教师指导 节 1.复习巩固:教师1.齐背古诗《池上》。 引导背诵古诗《池 上》。 2.欣赏图片,产生学一、创设2.出示美丽的大自诗的兴趣。 情境,导然的图片,引出课 入新课文题目。 3.齐读课文题目。知(用时:43.板书课文题目并道“小池”就是小池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题塘,这里指小荷花池。 目。 4.了解作者生平和古4.引导学生简单介诗创作背景。 绍作者,教师补充。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8.我会填。 (1)“小池”的意思是( ),这里指( )。 (2)《小池》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