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题 1、(C)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C道德 2、儒家政治学说额主要内容是 (B、C)B、德治 C、礼治 4、孙中山先生是(A)政治观的代表人物。A、管理
5、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B、戴伟·伊斯顿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A、亚里士多德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A、经济的集中体观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B、权力研究途径 1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C、精英主义 22、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B、儒家 2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A、政治哲学研究
B、政治科学研究
31、(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B、利益
教育资料
32、政治权利具有(ABCD)的特性。 A、权威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强制性 35、(B)精辟地论述道:“一切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B、孟德斯鸠 3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申诉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批评和建议权
45、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复决权 B、罢免权 C、创制权 D、选举权
47、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 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48、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D)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D、人民主权原则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压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期限B、监督D、选举
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个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4、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汉密尔顿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D参政党 66、(A)是多党制的典型。A法国 69、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A、多党制
72、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76、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D、议行合一
77、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D) D、政治改革
81、( A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A、布坎南 84、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B自愿 8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B)B、制度效率 91、(A )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选举
9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B)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B、选举 10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D葛兰西 111、(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113、(A)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A自由主义 114、现代自由主义认同和支持(C)为特点。C国家干预
115、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B)B、经济干预
121、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标书就是 (AD)A、自由经济D强国家
124、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
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8、(D)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D、亨延顿
132、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D) A、技术革命
B、各国的制度变革 D、跨国公司
133、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平等原则
B、宽容和理性精神 C、自由原则 D、秩序原则
136、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是(ABCD)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利益冲突加剧
13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D)D、自治
145人们把古希腊(A)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A、柏拉图
教育资料
.
146、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 政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48、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 (B),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B中产阶级
149、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 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础 条件是(ABCD) A、经济市场化 B、文化世俗化 C、政治文明化
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151、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 指(CD)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 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C、政治 D、道德
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 释,直接寄托了它们对手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1、( 理想主义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无为而治)。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公共利益)。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 人民)、土地、主权者既为国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教育资料
.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 (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 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 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 议会民主) 政治发展的产物。
5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 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统治)。
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 (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74、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 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息念 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 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 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 ( 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 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福利化)三个阶段。
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 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 础方面的内容。
8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 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90、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 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4、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 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 根本机制。
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 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 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 念。 96、(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 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 明自由权力,并从政治、经济、法 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 护屏障。
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 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利益集团:即压力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44、多党制: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72、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89、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92、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政治制
教育资料
.
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实物的决策过程。
48、政治合法性: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8、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 91、有限政府:指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中国家组织原则。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教育资料
.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答: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
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