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三课人类丈明的引擎第西课向距肉挑战
【学习目标】
◎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 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 蒸汽机的发明: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出现: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直线运动改为旋转运动。
影响:解决了工业革命中的动力问题,推动工厂大量出现;推动了火车、轮船的出现,英国人史蒂芬 孙发明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 电气技术的应用
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电气革命: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美国的爱迪生发 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的马克尼发明无线电报。
影响: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促使垄断组织形成;推动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 现代信息技术
1.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主要成就: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 产生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基本成因:二战和冷战的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 2.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1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1 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 网络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网络犯罪,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 的工作和学习。
3. 解决现代信息技术负面影响的对策:
%1 加强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 %1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规范相关立法。
【本课要冒】
1、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 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课后演练】
1 .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 1800年之间,生活 彻
底改变了” o “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 o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 贡
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3.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之前曾发出SOS信号,后有600多人获救。这些人 获
救得益于当时运用了
A.雷达技术 B.声纳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讯卫星技术
4.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
和发明” 0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珍妮纺纱机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儿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 就业
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 木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6.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 火
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7. 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是 ()
A.蒸汽汽船 B.电子计算机 C.蒸汽机车 D.万能蒸汽机
8.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
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是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9.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 的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A.飞机的广泛使用 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11. (理科班不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D.航天事业的发展
D.煤炭与钢铁
10.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腐,子思笔。中不偏,庙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 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一一《三字经》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 的两本基
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 书 中卷:“西政\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 物学、医学、图学 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 兵政、船政 游记、报章、格致 一一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下卷:杂类之书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分)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6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寸“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 谈
谈
你
的
观
点
。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