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唯物论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反对两中片面性,一种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借口,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等”、“靠”、“要”,不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单凭个人热情和勇气盲目蛮干。
7.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8.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一个事物
既作用、影响它周围的事物,也必然受到周围其它事物的作用和影响。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和处理各种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9.矛盾学说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获得新的发展。解决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问题要多角度地辩证地加以思考。
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认识解决矛盾的过程。强调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是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
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的工作已重点也相应的转移。 10.认识论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思想的支配。科学活动如果脱离理论的指导,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很难取得成功。
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11.人与自然
人类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从自然中索取生活资料,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
1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生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13.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为: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不能自动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主体对市场风险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针对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如帮助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采取优惠措施,帮助开拓市场;监督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14.如何看待收入差距
中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靠市场机制调节,很难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如果任其发挥作用,必须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因此,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协调效率与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其他社会成员产生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就可能危及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从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必须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15.规范市场秩序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说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秩序不规范。突出表现是:交易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特别是制假贩假,假冒伪劣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生产者利益,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保证。因此,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十分重要。 16.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