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气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 体热胀冷缩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 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3、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 风的成因。
4、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风的成因实验器(观烟箱)、火柴、蜡烛、蚊香、烧瓶、烧杯、 铁架台、酒精灯、气球、空矿泉水瓶、塑料杯、热水、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加热装在袋子里的食物时,袋子为什么会鼓起来?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认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将套着气球的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解释出现的 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
(3)汇报实验现象。
(4)提问:根据实验现象,说说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5)讲述:实验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1、阅读课文第 30 页第 1、2 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做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与观察发现,尝试解释孔明灯和热气球为什 么能在空气中上升。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三)、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认识风是怎样形成的。 1、阅读课文第 31 页第 1 自然段,说一说我们怎样做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4、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说一说风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蜡烛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会上升,这 时实验箱外的冷空气就流进来,补充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于是, 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四、拓展与应用。
1、阅读课文第 31 页最后一段,推测海滨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 2、学生汇报自己的推测。
3、小结: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气温高,风从海面吹向陆 地;夜晚,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气温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