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地城市新区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地城市新区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

The study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waterfront open space in the new building district of mountainous cities

摘要:在早期的山地城市开发建设中,滨水区是最先被开发的地方,往往是被作为交通连接带,忽略生态保护,更不会考虑为使用者留足滨水开放空间。首先,从可达性研究理论为出发点,提出可达性的影响因素;随后,结合山地滨水空间的自身特点,从交通组织、功能分区、自身吸引力三方面来解读新区开发模式下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最后,结合可达性相关理论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后河沿岸景观规划设计暨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提出新区开发模式下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的可达性的设计策略。

Abstract: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 city, waterfront district was developed firstly as the transport links, ignoring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waterfront open space further. Firstly, come up with the impacts of the accessibility as the related theories; then, analysis the accessibility of waterfront open space from traffic organization, function and attraction; in the end, propose policies a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ceptual urban design of Hou River, Liangjiang New Area Chongqing for an example. 关键词:新区开发;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

Key words:new building district; waterfront open space; accessibility

1 相关概念

1.1城市开放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面向公众开放的各类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关于开放空间的概念,国内外有不同的定义。英国《开放空间法》将其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二十分之一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做公园或娱乐,或者堆放废弃物,或是不利用。”【1】

林奇教授对开放空间的描述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包括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和城市内的户外区域【2】。

我国学者王建国教授提出,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娱乐空间、硬质景观、公园、自然风景等【3】。

本文的研究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为:城市中的“虚体”空间,即建筑实体间的开放空间体,是公众进行交往的场所。

1.2滨水区开放空间

滨水区是城市用地的一部分,是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基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滨水区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边缘性、连接性、绿楔性、连续性等特点。通常包括滨河公园、滨河广场、其他户外活动空间以及城市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同时也是对城市高密度开发的一种调节。

1.3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城镇数量约占全国城镇数量的一半以上,其居住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4】。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独特的自然生态绿地——水域、岸线、冲沟、陡坡、谷地、河漫滩、阶地等绿色自然隔离地带和生态廊道,与人工绿地——滨水公园、广场等,构成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形成完整的滨水游憩体系。

1.4 范围界定

由于历史文化、气候条件、地理区位、规划布局、发展程度的不一样,对于滨水区范围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对滨水区的范围界定为常水位线到滨水的第一个街区。

2 可达性研究理论

2.1可达性概念

至今,学者们关于可达性的定义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可达性通常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给定的位置达到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

2.2可达性影响因素

可达性的大小受以下四方面影响:土地使用因素、机动性、个体因素、契合度因素【5】。土地使用因素是指土地的使用性质(居住、商业、文娱、行政、办公等)和土地使用的空间

分布(位置、开发强度等);机动性是指人们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涉及到出行的时间、距离,安全性,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和转换,以及交通的舒适度和费用等;个体因素主要是指出行者自身的因素,包括个体的喜好、行为习惯、身体状况、心理需求等;契合度因素是指目的地的服务状况和出行者自身状况的“契合度”。

3 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

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主要有广场、公园、小型开放空间、桥梁所属开放空间、河滩等。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即是从某一地点达到这些开放空间的便利程度。可达性受交通系统因素、土地利用因素、自身吸引力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个三个因素之间又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见图3.0)。

图片3.0:可达性影响因素

Figure 3.0:the impact of factors

资料来源:作者转绘自《李金花.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初探——以重庆市渝中区滨江开放空间为例》

3.1交通系统因素

由于人和出行目的地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阻力,交通系统为克服出行人和目的地间的分离提供了可能性。通常情况下,交通系统越完善,市民选择的出行路径就越多,城市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就越好,反之就低。交通系统包括,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私人车行系统。 3.1.1 步行系统

完善而又舒适的步行系统可有效增加人们的出行欲望。山地城市交通不同于平原城市,难以形成格网式道路系统——平行于道路方向道路较为顺畅,而垂直于等高线的竖向车行交通联系较为困难,需要依靠步行系统辅助解决。在垂直于等高线方向有效设置步行道路,增加出行的便利性。 3.1.2公共交通系统

由于山地地形限制,土地利用资源有限,不利于发展私人交通,应以公共交通为主体,

发展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索道等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的影响范围主要是站点周边区域,呈点状影响。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在运量河速度也有较大差异。同时,从人出行的心理上来看都希望短距离内就能达到滨水开放空间,公交线路的多少也对可达性有影响。综合来看,公交系统中对可达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公交站点的分布、线路数量、交通类型。

3.1.3私人车行系统(包括静态交通设施)

私人车行系统主要依赖于道路网系统。道路网密度、主干道等级,交叉口通行能力、人均道路面积、道路自身的坡度、线性、宽窄都会对滨江的可达性产生影响。

相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停车作为静态交通,对车行的便利性也有极大影响。由于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导致停车位供求失衡;停车设施收费不合理,路边停车价低且不限时,导致大量路边停车,严重影响动态交通,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使用率下降,资源无法合理利用;停车泊位周转率低,缺乏合理的静态交通诱导【6】。

3.2 土地利用因素

周边地块人流渗透性、用地相容性、混合程度及城市用地与周边用地的关系,极大地影响到滨水开放空间潜在使用者的数量、空间分布,从而对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产生影响。 3.2.1 周边地块人流渗透性

山地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与周边用地人流的渗透性呈正相关。同时,周边地块的大小、用地性质都会对地块的人流渗透性产生影响。

滨水地块的大小和人流渗透性呈反比。地块越小,该区域内路径选择的机会越多,滨水可达性就越好;反之,地块越大,路径选择的机会越少,滨水的可达性就越差。

周边地块不同的用地性质对滨水开放空间的渗透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商业与化娱乐设施用地,由于其用地的公共性,使得不同人群可以自由的进入和穿越,对外来人群没有限制,人流渗透性最好,能有效提高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居住用地多为封闭式小区的形式,限制非居住用地内人群的穿越,渗透性较差;工业和市政设施用地由于自身环境的封闭性和环境的负效应,会降低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达性。 3.2.2 周边用地相容性

土地使用相容性是指不同类型的用地之间可以共处、互换的程度。不同的用地类型会引发不同的社会活动,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区域内的不同类型的用地,就会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

山地滨水开放空间主要以绿地和广场用地为主。因此,与周边用地的相容性主要是考虑与绿地和广场的形容性。居住用地、商业与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可以为滨水开放空间带来使用人群,同时滨水开放空间增加了用地的吸引力,滨水开放空间和这三类用地是相容性较高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对于社会活动具有负面影响,对于滨水开放空间具有不利的影响。

3.2.2 周边用地的混合程度

单一的土地利用类型,会降低不同人群进入滨水开放空间的可能性,降低滨水区的可达性,不利于滨水开放空间的共享和利用。因此,在面对山地城市新区模式下的用地,应强化其用地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提高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和共享性,有效发挥滨水开放空间的社会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

3.3滨水开放空间自身吸引力分析

滨水开放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的研究重点,绝不是布置建筑、道路后所剩下的边角空间,而是承载生态底线、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休憩需求、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空间。此外,它还是编织城市空间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滨水空间的环境质量、交通情况、面积大小、数量大小等,都会对滨水空间的吸引力产生影响。 3.3.1开放空间的数量、分布及规模大小

一般来讲,滨水开放空间面积越大,生态效益越好,同时其文化、景观等功能也比较突出,对于身处“水泥森林”里的城市居民来讲越具有吸引力。相对来说,小型开放空间,辐射范围较小,设施不齐全,通常只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吸引力相对弱一些。 3.3.2视觉可达性

对于视线可达的区域,往往更吸引人们前往。视觉可达性,包括垂直于河流的的视线通廊,也包括在高程较高的地方眺望到滨水开放空间。 3.3.3亲水性

水是滨水开放空间的主体景观,因此滨水开放空间的亲水性对于使用者来说十分重要。人们来滨江的各种行为活动,如散步、观赏、健身等滨水的活动,以及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亲水心理。在尊重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滨水开放空间应采用不同的亲水方式——亲水平台、滨水步道、亲水栈道、观景平台以及利用对驳岸的打造,来增加亲水性。

3.3.4使用者因素分析

山地城市新区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

山地城市新区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Thestudyontheaccessibilityofwaterfrontopenspaceinthenewbuildingdistrictofmountainouscities摘要:在早期的山地城市开发建设中,滨水区是最先被开发的地方,往往是被作为交通连接带,忽略生态保护,更不会考虑为使用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yskj2e7jz7s7tv44gp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