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关于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政协加格达奇区委员会调研组
专刊专稿 加入时间:2009-7-31 8:30:15 点击: 1458
一、野生蓝莓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
蓝莓名称最早来自美国。是杜鹃花科越桔属蓝色小浆果的统称,该属植物全世界有45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91种,大兴安岭是中国蓝莓产量最多的地方。
大兴安岭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永冻层和季节性冻层的存在,形成了大面积的高山湿地,天然湿地总面积105.5万公顷。湿地周边的酸性土壤湿润适中,分布大量的野生笃斯越桔、越桔、树莓、蓝靛果忍冬、水葡萄茶镳子等小浆果。野生蓝莓资源十分丰富,在60%以上的沟系内有蓝莓分布,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布《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林下主要经济植物资源调查》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全区野生蓝莓总株数估计值为2619亿株,集中分布在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塔河、新林五个林业局,大兴安岭蓝莓自然生长量为19933.3吨,年经济量为12956.65吨,年允收量为12308.82吨,其产量占全国90%以上。是我国及我区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蓝莓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蓝莓鲜果中含蛋白质400~700毫克、脂肪500~600毫克、碳水化合物12.3~15.3克,维生素A含量高达
81~100IU(国际单位);除含有常规的糖、酸、维生素C、矿元素外,蓝莓果实中还含有尼克酸、SOD、黄酮等特殊成分。因此,蓝莓果实不仅是营养丰富的果品,而且具有良好的防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等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对蓝莓营养和保健价值的进一步认识,蓝莓果及其加工产品已成为市场热销产品。大兴安岭的蓝莓鲜果和冻果大量销往欧、美、日、韩、澳等地,受到李金镛“极寒之地竟有极味之果”的启示,以及大兴安岭地处中国最北部,素有“中国北极”之传统称谓,因此,外商都将大兴安岭的蓝莓果称之为“中国北极蓝莓”。
按照大兴安岭地委和行署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指导思想,“中国北极蓝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确定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
原则,对野生资源进行了普查,摸清了资源底数。采取了沟系承包经营的管理措施,实现了资源科学利用。建立了“中国北极蓝莓”集约化经营示范推广基地,通过采取多种经营措施和人工补种等方法,恢复和扩大种群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冷库总储存能力达到了近万吨。加强了以“中国北极蓝莓”为原料的产品开发,现有生产加工企业50余家,已开发出30多个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4000吨,年产值3亿元。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对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对引进品种和野生品种进行了人工栽培驯化实验,选育了优良的人工栽培品种,研究出了人工栽培技术,建立了栽培基地。可以预见,在科学发展观方针指引下,“中国北极蓝莓”产业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近几年来,地区对蓝莓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要搞好蓝莓等10种健康食品技术开发,力争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的要求。在科技支撑和引领下,我区的蓝莓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蓝莓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筛选出了适合我区栽培的蓝莓品种“美登”,并总结了适合我区的蓝莓栽培技术。2005年引进了美登、北陆、北村三个品种并进行栽植,2006年对埋土越冬蓝莓苗观测结果,返青率美登100%,北村58%,北陆49%。2007年对美登进行产量测定,最高株结果1020粒,产量673克,平均结果434.8粒,平均产量286.5克。掌握了蓝莓瓶苗的组培快繁技术、蓝莓扦插快繁技术,而且蓝莓组培苗生根技术研究也取得成功。
2、实行集约经营,促进了植株生长、保护和扩大资源。地区农林科学院与阿木尔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合作开展了《野生笃斯越桔集约经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天然野生笃斯越桔开展丰产技术研究,选择本地优良品系,建立笃斯越桔种质资源库,制定笃斯越桔集约经营技术标准,建立笃斯越桔集约经营科技示范基地。
3、种苗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地区农林科学院成立后,经过资源整合,研究力量得到加强,有着技术全面的专业队伍,对野生蓝莓的集约经营技术和蓝莓的组培快繁技术、蓝莓扦插快繁技术、蓝莓组培苗生根技术已基本掌握,基础研究(设备设施)条件具备,有着先进的组培室、育苗温室及相关仪器。年可生产瓶苗2万瓶,生根苗可达30~40万株。
二、蓝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野生蓝莓资源目前还基本处于粗放经营模式,产收靠天,产量受丰歉年影响波动较大,群众在果实成熟时自发地入山采收,对植株、产量影响很大。野生蓝莓集约经营研究刚刚起步,其经营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如平茬复壮后新萌枝要2~3年后方能结实。目前引种的可栽品种只有美登,引进栽植时间较短,人工栽培还处于初始阶段,种植面积小,缺少中试环节,大面积推广栽培还要做许多工作。蓝莓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农业项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