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新要求的探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新要求的探讨

——参加2011年安徽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心得与反思

安徽省怀宁县清河初级中学 汪小兵

2011年8月,我有幸被选派、参加安徽省2011年物理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巢湖学院接受了为期20天的学习、培训,与来自全省各地30多位物理学科的同行精英们一起研讨、交流,聆听了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收获颇丰。其中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热点话题感触良深,思考最多,下面就根据本次研修学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新的理念引领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新课改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每位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努力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受课程发展变化所制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能力必然要发生新的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内容非常丰富,且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本人认为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教科研能力这四个方面是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核心指标,是我国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新走向。

一、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从树立自己的教师权威到习惯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重统一规格到重差异教育,从重知识文化的继承到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些都给教师过去习惯的教学思维带来了明显的冲击。新课程在教学方面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看似可以用简单的话语去诠释,但要真正落实,则需要一个复杂的转变和适应过程。

新课程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教学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它要求我们教师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变“专制型”为“民主型”,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型”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教学中“以学科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时间、空间、物质条件、心理环境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且富有个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

的道德养成和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格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健全人格。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加黑板,教学手段单调乏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广,CAI(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渗透到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普及,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课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各种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以实现难点突破。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解决一切,不可泛滥,更不可能越俎代庖。各种教学手段都有优势和弊端,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还应根据所教学科和每种教学手段的特点,从而适时、适境、自然地选用、优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它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传统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包括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学习“能源的利用”后,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新课程提倡的这一新型的课程形态,要求广大教师除了必要的讲授、讲解外,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到方法的选择,老师都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甚至还要在外部环境上给学生创造所需要的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的这些属性,决定了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很难有效地实施该门课程,应吸收班级授课制的合理内核,再加入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开放教学等作为必要的补充和扩展,使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其实,不仅仅是综合实践课程,其它课程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课程内容的拓展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增大,教师就应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教学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利用好课程资源。新课程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注重实践和实际,关注社会和环境,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有重要价值的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探索与成长。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课堂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学生的学习被搁置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之中,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存在着一种远离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片面倾向。另外,传统的课程以文本形式存在,内容相对固定和滞后,这也导致了教材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实际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尤其在我们农村地区,教材反映农村生活情景的内容较少,不能贴近农村学生实际,一些内容对农村孩子来说仍然很抽象,学生难以驾驭,一时没法接受。所以,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大胆

地处理、重构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方式呈现出来,找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生长点,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知识源于生活,且能服务于社会,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以学生熟悉的飞机的升空为例,在讲简单机械“斜面”的特点时,以乡村的盘山公路为例,学习“电功和电能”时,引导学生探讨农村“电路改造”的意义。这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对于他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不仅仅是教材,也是经验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它超越“书本世界”,还将“生活世界”纳入其中。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应纳入课程资源。

传统的课程是由中央统一管理,具有极强的“刚性”,教学活动也就是逐级落实课程的执行活动。学校及教师不必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新课改强调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三级管理,课程标准的制定也体现了灵活性和宽放性,要求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教材的范围之外,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最主要的做法是结合本校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于本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表现在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比国家课程更贴近实践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那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广大教师的智慧,并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方法。学生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内容的拓展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它将最终导致过去那种基于书本的教学真正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

三、课程评价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国家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给予了课程评价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集考试分数和名次于一张试卷,学期末据此来对学生作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试图通过用分数排队的办法,来刺激学生进取,这就使甄别成为评价和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分数被异化为人才的质量标准。这样的考试评价只有少数学生受到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开朗,充满自信,而更多的学生因为教师的横向比较,受到批评、惩罚而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学习更加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学生、老师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教育的过程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除考试科目外素质教育的其它方面受到极大冲击,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培养。

新课程要求从重视结果的一元评价转向重视过程的多元评价,树立一种发展性评价观,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要求教师除继续运用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外,还倡导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具体做法主要有:①注重随机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中时常有闪光的行为表现出来,老师要及时抓住这样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②突出特长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形成兴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新要求的探讨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新要求的探讨——参加2011年安徽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心得与反思安徽省怀宁县清河初级中学汪小兵2011年8月,我有幸被选派、参加安徽省2011年物理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巢湖学院接受了为期20天的学习、培训,与来自全省各地30多位物理学科的同行精英们一起研讨、交流,聆听了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观摩了名师的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yjq4775cl23x6i11fyp2nsft0iv0l00r3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