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病害
1.1 花生青枯病
1.1.1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 ~ 2 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1.1.2 防治方法。在雨后晴天或开花前发病初期用禾甲安20 m1兑水15 kg喷雾,每间隔7 ~ 10 d防治1次。
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细菌性病害,在坡地发病较多,久旱骤雨或久雨骤晴时发生严重,病株在田块中呈点状分布。识别青枯病主要从植株外观和维管束病变着手,其重要特征:在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萎蔫,叶色略变淡,但仍呈绿色,故称“青枯”;剖开根茎部,可发现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流出。
青枯病由青枯假单胞杆菌细菌侵染所致,在花生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以初花期开始发病较为常见,植株一旦发病,基本很难控制,俗称“花生癌症”,发病至枯死一般7~15 d,严重时2~3 d可全株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
青枯病主要通过带菌土壤、病残体、粪肥、田间流水传染,其次是通过人畜、农具及昆虫传染。病菌由植株伤口或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病菌迅速繁殖后堵塞导管,分泌毒素,使病株丧失吸水能力而凋萎。 1.2 茎腐病
1.2.1 症状。苗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1.2.2 防治方法。要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种前要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茎腐病在土壤潮湿的洼地或多雨年份发生较重,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幼苗期发病常使花生子叶发黑腐烂,造成缺苗,成株期发病部位一般在花生茎杆基部子叶节附近,病菌造成茎杆基部腐烂,用手拔病株,常从茎基部断裂,不能连根拔起,俗称“卡脖病”,这是识别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特征。
花生出苗至成熟期均可发生茎腐病,发病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成株感病后,约10~30 d全株枯死。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棉色二孢菌,主要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主要来源,田间借水流、大风或农事操作传播,从表皮或伤口侵入致病。 1.3 根腐病
1.3.1 症状。茎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1.3.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雾防治。
根腐病在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等条件下发生较重。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烂芽;苗期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长条形褐色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腐烂,易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根部湿腐呈鼠尾状是根腐病的典型特征。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 1.4 叶斑病
1.4.1 症状。褐斑病病斑呈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呈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1.4.2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
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 d喷药1次,共喷2 ~ 3次。
花生叶斑病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2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在花生产区普遍发生,是花生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托叶,严重时也危害到茎杆。花生发病后,叶片布满病斑,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叶片提早脱落,植株早衰,荚果不充实,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产量和品质下降。
区别褐斑病与黑斑病主要看发病早晚、危害部位、病斑大小、色泽等。褐斑病发病较早,初花期可出现,危害下部叶片较多,病斑较大,多呈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较明显的黄色晕圈,老病斑上可发现灰白色的霉状物;黑斑病发病较迟,在下针期后出现,危害上部叶片较多,病斑小而圆,多呈黑褐色,病斑边缘整齐,无黄色晕圈。 花生褐斑病与黑斑病可混合发生,在同一叶片上,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造成整株叶片干枯脱落,仅剩顶部新生的叶子,病斑危害到茎杆和叶柄,造成茎杆变黑枯死。
褐斑病和黑斑病病菌都以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的茎叶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施肥传播到花生植株上,萌发芽管,直接侵入叶片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以后病菌不断繁殖,重新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使病害发展蔓延。 1.5白绢病
白绢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全国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高温高湿以及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时发生严重。主要危害茎基部,其次为果柄及荚果。茎基部受到侵害后,变软腐,表皮脱落,病情严重后,整株枯萎死亡,荚果腐烂。白绢病的重要特征是病部以及地面常被白色菌丝覆盖,根茎部组织逐渐呈纤维状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一般分布于1~2 cm表土层中,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来年菌丝或菌核萌发,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伤口侵入,主要靠流水传播。 1.6锈病
花生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差的情况下发病重,在花生各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结荚以后发病较多。主要危害花生叶片,亦可危害叶柄、托叶、茎杆、果柄和荚果,主要特征是感病叶片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物,状似铁锈。病株矮小,叶色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全株枯死。植株成片枯死时,远望如火烧状,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花生锈病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在四季花生种植区辗转为害,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 1.7 花生缺素症及防治
花生缺素症是指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不足或比例失衡,导致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进程受阻,外部形态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如叶片畸形、失绿等。据此诊断花生养分的欠缺,对于指导花生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7.1 缺氮。花生缺氮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颜色浅黄,影响果针形成及荚果发育。茎部慢慢变红,根瘤形成少,分枝少。防治措施:施足有机肥;接种根瘤菌;增施磷肥提高其自身的固氮能力;开花前每亩施用硫酸铵5 ~ 10 kg,有条件的最好与有机肥沤制15 ~ 20 d后施用。
1.7.2 缺磷。花生缺磷时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 ~ 25 kg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 ~ 20 d后作基肥施用。
1.7.3 缺钾。花生缺钾时开始表现为叶色变暗,以后叶尖出现黄斑,再发展为浅棕色黑斑,最后导致叶绿组织枯焦,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防治措施:每亩施草木灰1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5 ~ 10 kg,也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
1.7.4 缺铁。缺铁时叶肉失绿,严重者叶脉也褪绿。防治措施:施用易溶性的硫酸亚铁作基肥,最好和有机肥混施;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 h;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 ~ 6 d喷1次,连喷2 ~ 3次。
1.7.5 缺钙。缺钙时表现为荚果籽仁发育差,形成空果。缺钙时常形成“黑胚芽”,花生果壳发育不良,易烂果。苗期缺钙严重时,叶片失绿,叶柄断落或生长点萎蔫死亡,根不分化。防治措施:生长中期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5 ~ 20 kg。
1.为害症状
(1)缺氮 叶片浅黄,叶片小,茎部发红,根瘤少,植株生长不良。 (2)缺磷 叶色暗绿,茎杆细瘦,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
(3)缺钾 叶色变暗,叶尖出现黄斑,后叶缘组织焦枯,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易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
(4)缺铁 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64克铁。缺铁时,植株矮小,分枝少,开花迟,花量少,根瘤少,根系发育差,心叶以下的1~3片复叶叶肉部分明显失绿,但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黄化,上部叶片呈黄白色,久之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斑,直至叶片枯死
(5)缺锰,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39克锰。缺锰时,叶片的脉间部分黄化,而叶脉仍趋向于保持绿色。早期叶脉间呈灰黄色,到生长后期时,缺绿部分即呈青铜色,叶脉仍然保持绿色。
(6)缺钙 苗期缺钙严重时,造成叶面失绿,叶柄断落或生长点萎蔫死亡,根不分化等。成株缺钙,荚果发育差,常形成“黑胚芽”和空果。
(7)缺镁 顶部叶片叶脉间失绿,茎杆矮化,严重缺镁会造成植株死亡。 (8)缺硫 症状与缺氮类似,但一般顶部叶片先黄化。
(9)缺硼。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44克硼。缺硼时,植株矮小,分枝多,呈丛生状,展开的心叶叶脉颜色浅,其余部分色深,浅绿相间,叶片小而皱缩,叶尖发黄,逐渐向外扩大,叶缘干枯,叶枕有褐色痕,使叶柄不能挺立,甚至下垂,老叶颜色灰暗,植株开花少甚至无花,根容易老化,扩杈能力弱,须根很少,根尖端有黑点,易坏死,果仁发育不良,易形成有壳无仁的空心果。
(10)锌肥。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9克锌。缺锌时,叶片发生条带式失绿,条带通常在最接近叶柄的叶片上,严重时,则整个小叶失绿。预防及补救措施:在花生花针期,用1%~2%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11)钼肥。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1.32克钼。缺钼时,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受阻,因而通常表现为典型的缺氮症状;另据国外研究,即使在完全无钼的情况下,花生也能继续开花结果,只是生长受到抑制。预防及补救措施:在花生苗期和花期,用0.1%~0.2%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
2.发病原因
(1)缺氮 花生对氮肥不大敏感,但前作施入有机肥少,或土壤含氮量低,容易缺氮。砂土、砂壤土较壤土易缺氮。
(2)缺磷 施用有机肥不足,或地温低影响磷的吸收。 (3)缺钾 土壤含钾量很低。
(4)缺铁 土壤呈弱碱性时,使铁呈难溶的氢氧化铁而沉淀,不利于吸收。 (5)缺锰 石灰性土壤中容易缺锰。
(6)缺钙 施用氮肥、钾肥过量会阻碍钙的吸收和利用。
(7)缺镁 土壤中镁含量低或土壤中不缺镁,但由于施钾过量影响了花生对镁的吸收。 (8)缺硫 土壤缺硫。
(9)缺硼 土壤酸化,硼被大量淋失,或施用过量石灰都易引起硼缺乏。土壤干旱,有机肥施用少,也容易导致缺硼。
3.防治方法
(1)防治缺氮 施足有机肥,始花前10天每亩施用硫酸铵5~10千克,最好与有机肥沤15~20天后施用。
(2)防止缺磷 每亩用过磷酸钙15~25千克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20天作基肥或种肥集中沟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