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老头》中伏脱冷、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形象
伏托冷是苦役监逃犯,实际上是政客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型。他深谙这个社会的黑暗内幕,并用愤愤不平的语言揭露出来。他信奉的是不择手段地向上爬的原则。他的哲学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恶的观念。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客厅是资产阶级妇女梦寐以求的地方,能够在那里露脸,其他地方都可以通行无阻。她的情场失意,显示了复辟时期贵族被资产阶级所取代的过程。
分析《高老头》的父爱及其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 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 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分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蒂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蒂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分析《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答案一:1、《高老头》在人物塑造、心理描写、情节结构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为了塑造人物,巴尔扎克首先描写了下层人物的活动舞台。这些环境描写属于风俗描写的一部分,是巴黎下层生活的缩影。
2、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
3、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性格突出,而且次要人物也跃然纸上。 4、《高老头》通过四条线索来交叉穿插来组织情节,其中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全书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十分紧凑。
5、第一次运用了人物再现的手法,具有特殊意义。
答案二:1 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蒂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 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蒂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 激了拉斯蒂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
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蒂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第四节 狄 更 斯
19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代表了19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创作分3个时期:
①1836—1841.发表《匹克威客外传》、《奥立佛?退斯特》、《老古玩店》。《匹克威客外传》是其成名作。 艺术方面受流浪汉小说影响,小说结构较松散。 此时期的创作基调为:乐观向上。 ②1842—1858.发表《马丁?瞿述维》、《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 创作基调:仍是乐观的,但其中已露出一丝悲凉之音。 ③1858—1870.发表《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未完成) 创作基调:由于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乐观的基调大大削弱,小说增添了冷峻的色调。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
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道主义。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提倡和弘扬博爱、宽恕之类的伦理道德。
(综合论述题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双城记》主要人物形象
《双城记》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双城记》是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思想内容很深刻。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着的愤怒与不满,与大革命前的法国相类似。他担心英国爆发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革命,警告英国同志者提防发生类似法国大革命的悲剧。
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1.小说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严谨有序。
小说由五个叙事单元组成:①梅尼特一家的故事。②得伐石夫妇的故事③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④卡尔登的生活与献身⑤克朗丘的生活与经历。五个单元之间虽有紧密联系,但并不互相包含或隶属,而是互相独立、平行发展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尾,还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2.体现了狄更斯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带有褒贬的描写、议论、抒情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3.成功地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术手法。小说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悬念,如梅尼特与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关系以及他的狱中写下的那份文件,如克朗丘的盗墓。 4.小说不仅采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标题,如“复活”、“金线”等,还有不少细节描写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暗示某种意象或预兆,渲染气氛,例如得伐石太太“编织罪恶”的描写。
第五节 果 戈 理
俄国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他的创作确立并开拓了俄国“自然派”文学的新时期。 ①《狄康卡近乡夜话》一、二部的出版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②《夜话》包括《五月之夜》《圣诞夜前夜》《可怕的复仇》等八部中短篇小说,作者采用了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
③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小品集》标志着果戈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 ④《彼得堡的故事》由《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记》、《鼻子》、《马车》、《外套》(主人公:阿卡基耶维奇)等组成。彼得堡是果戈理走上人生的第一站。 ⑤1836年发表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⑥《死魂灵》:“自然派”的奠基石,是一副无情揭露农奴制社会的讽刺画,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
含泪的笑(见果戈理小说创作的特点)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 讽刺喜剧《钦差大人》,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1.它运用夸张和讽刺相结合的手法,以官僚统治集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冲突。
2.真实地展现了俄国官僚社会的种种丑态,深刻地揭示处官僚制度的昏聩腐朽,从而反映出俄国这个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成为俄国戏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果戈理小说创作的特点
果戈理反对美化自然,用“不倦的雕刀”,深入解剖生活,把农奴制下的种种黑暗现状,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
1、果戈理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描写底层人民,深切同情备受欺凌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代表下层人民向黑暗社会提出愤怒的抗议,对农奴制度,专制政权给予无情鞭挞。
2、果戈理善于发觉生活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进行夸张,加以讽刺,无情揭露。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蕴藏着深切的悲痛,这就是“含泪的笑”。“含泪的笑”,使生活中的猥琐、空虚、无聊无处偱形,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3、善于驾驭语言,突出人物个性。果戈理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形象。他让小说中的人物,按照自己的性感说话,在他们的音容笑貌中表现其各自的性格特征,真正做到了人物语言个性化。
《死魂灵》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主题思想:《死魂灵》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书中一个比一个更卑劣、更丑陋更反动的地主形象来表现的。四个地主虽然丑陋,却各有其可爱之处,如玛尼洛夫的天真、柯罗博奇卡的勤俭、索巴凯维奇的精明,泼留希金却一无是处。作者通过对上述地主群丑的刻画,反映了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形象地揭示出了社会变革地必要性和迫切性,使小说成为埋葬农奴制度的挽歌。 艺术成就:
1、在艺术上的突出之处是作者用写实笔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刻画地主群丑,使之各具个性特点,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死魂灵》不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取胜,而以人物性格刻画见长。果戈理在描写人物形象时,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地显示出当是地主的无聊生活。果戈理刻画地主,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着意渲染,不断强化。如对泼留希金,用浓墨重彩描述他性格中的贪婪、吝啬的本质特点,加以重复、补充,使之逐渐得到加强,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成为世界画廊里的吝啬鬼典型之一。
2、果戈理没有单独描写人物心理变化,而是注重肖 像刻画,绘形描神,显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3、果戈理扣紧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渲染气氛,写活人物。泼留希金的愚昧无知,贪婪成性。正是在这破旧不堪的庄园里,泼留希金残酷地榨取千余名农奴的血汗,并活活地饿死了许多农奴,从而激起了人们对这个吝啬鬼的憎恨。《死魂灵》在人物性格刻画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说明它由情节小说发展为性格小说,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成熟。
4、果戈理在塑造地主群像时,作了具体的逼真描绘,但并不标榜“客观、冷漠”,而是倾注着强烈的爱憎,使整部小说充满抒情色彩。
《死魂灵》中泼留希金、乞乞科夫的形象
泼留希金是一个兼有吝啬鬼和守财奴的特点。他拥有成千农奴,家里财物堆积如山,却衣衫褴褛,吃粗劣饮食,过着穷丐般的生活。他贪财如命,六亲不认,已经完全蜕变为财物的奴隶。 乞乞科夫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俄国封建社会土壤里萌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泼留希金是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1、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2、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财富的奴隶,受物质支配,变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
3、吝啬的惊人,拥有上千农奴,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穿得象乞丐一般,以致乞乞科夫初次见到他时,把他当成一个穷丐。 4、果戈理说:“一个人居然会堕落到这样卑微、悭吝、丑恶的地步”。)
第六节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富天才、最有个性,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位作家。 ①处女作《穷人》发展了“小人物”的主题。被誉为“新的果戈理”。 ②中篇小说《女房东》、《白夜》、《脆弱的心》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幻想家”这一主题。 ③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不仅是一部“社会哲理小说”,更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 ④长篇小说《罪与罚》(创作小说中许多特点得到体现)、《赌徒》 ⑤另外四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 《白痴》:象征着基督。《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总结,囊括了作者曾开拓过的主题。 ⑥代表作《罪与罚》情节是围绕着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哲学”开展的。
《罪与罚》的主要人物:贫穷法科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失去工作的小文官马尔美拉多夫、夫典当婆阿寥娜及她的女儿索尼雅
简析卡拉马佐夫性格特色。
《卡拉马佐夫》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创作的总结,小说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 1在外省小城斯科托普里戈尼斯克(意为“畜栏”)中,卡拉马佐夫一家夫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
2卡拉马佐夫一家:老卡拉马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其果。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
3作者通过人类灵魂的搏斗,揭示他眼中的整个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并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
《罪与罚》的思想内容
《罪与罚》的思想内容深刻而复杂。其中对人性的探索关系着当时尚未完全流行的社会思潮。一是关于“超人哲学”和“权力真理”等论题的探讨,再就是对人的行为中“潜意识”的考察。这两个问题与其说是作者作为一种哲学观念提出来的,还不如说它是对社会不公平的一种抗议,是对社会中“弱肉强食”现象的艺术描绘。这是十分有力的笔触,因为它涉及了社会犯罪的一些根源。只是作家并没有找到能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办法最后只能求助于宗教赎罪思想。这也是作家的思想局限。 《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现实主义作品:
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如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由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归依上帝,情节有头有尾。围绕拉斯科尼科夫的犯罪,设了许多悬念、情节紧张、扣人心弦。
2、深刻的心理描写,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想、直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 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
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 (《罪与罚》在艺术上极有特色。小说的情节富有戏剧性,情节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态势之中。杀人前的酝酿阶段,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早已失去了平静。酒馆中大学生与军官的谈话,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苦难,母亲的信,这三件\催发剂\促成了主人公采取行动。杀人之后,陷入了严重的精神混乱。接着发生的事件,都加强了小说情节的紧张性。母妹的到来,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增加了他处境的困难。这一切使小说自始至终充满紧张的气氛,几乎没有出现过平缓的节奏。主人公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得用平稳的节奏发展情节成为不可能。在中心矛盾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出现新的矛盾,还交织着一些意外的事件,使得《罪与罚》的情节跌宕起伏,具有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效果。
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心理描写技巧。小说主人公在犯罪前和犯罪后基本上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或病态的精神状态。即使是较\正常\的情况,也是一种痛苦的和矛盾的心境。作家都进行了充实的心理刻画。作家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是内心独白。如拉斯柯尼科夫接到母亲信后不能平静,他走到大街上,仍然抛不开的一大段心理活动。又如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朋友拉祖米兴拉他一起去到波尔菲里的住处,申明他的两件抵押品非常重要,不料侦查科长却带着嘲讽的神情对他进行试探性的观察,而且拉祖米兴还说出了昨天他神志不清的情况。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大段内心独白来表现的。这种手法作者用得十分自然,恰如其分。)
分析《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可以分为犯罪与惩罚两部分。他是从外省到京城求学的大学生,聪明敏锐,心地善良,性格高傲,孤独忧郁,但有些怪僻。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十分贫困,后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他付不起房租,有时甚至挨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三件事促成了他酝酿已久但又不断反悔的杀人计划:其一是酒馆里大学生和军官关于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用她的钱能办许多好事的议论。其二是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其三是母亲谈到家中艰难处境的信。此外,他头脑中还有一种理论,即认为人分为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两类,前者天生循规蹈矩,而后者有权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为所欲为。拉斯柯尔尼科夫想试验一下自己是否属于不平凡的人,于是,他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以及老太婆的妹妹。
犯罪以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惩罚。他的精神崩溃了,并且断绝了和朋友的联系。陀氏认为这说明他的为所欲为理论破产了。陀氏还认为这种理论的思想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而这种理论产生的原因是虚无主义(即被保守派所诬蔑的无神论,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陀氏对进步思想的歪曲。
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在索尼亚虔诚信仰的感召下投案自首。这是一个艰难的,其间多次出现过心理抗拒的过程。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8年苦役,索尼亚和他一同去了。在索尼亚的献身精神和爱情的感召下,他逐渐发生了变化。作者暗示,他将获得新生。
《罪与罚》的主题:
1、小说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痛恨。
2、他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名词解释
1、宪章派文学
宪章派文学是指在1838年至1848年英国爆发的宪章运动中出现的文学。当时全国各地的工人组织创办了许多报刊,一批诗人以报刊为载体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反映了工人的呼声,推动运动向前发展。这些诗歌政治倾向明确,语言晓畅,充满激情,流传广影响大。代表诗人主要有琼斯和林顿。 2、小人物
小人物是19是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他们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一批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这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怜悯,批判并鞭笞了沙皇专制制度。 3、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4、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是指19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种文 学流派。它以反对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应黑人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