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2考研政治真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附教育部标准答案,以及答案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答案】 A【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中人的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知识点。

意识的定义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动物只有感觉和心理依赖,不可能产生意识的。只有人脑才具有意识,才有思维,才能在对客观世界反映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

不选BCD的理由是:选项B,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选项C,动物有知觉,但是没有想象,也就是没有意识。但是,人是既有知觉,也有想象,还有意识的。选项D,人和动物都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该选项没有区分动物和人本质的区别。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B【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知识点。

事物发展过程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了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连续性的中断。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事物发展的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必然的结果。题目中所说,“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就是事物发展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引起质变。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

不选ACD的理由是:选项A,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肯定中包含否定的原理是辩证法的观点。如生命中包含死亡的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包含着灭亡的因素。选项C,这是辩证法中范畴的内容,如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必然性的,但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偶然性的。选项D,可能和现实也是辩证法中的范畴,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答案】B【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中,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本质的知识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两个不等的量。如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3元,而劳动创造的价值是5元,其中2元的差额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工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说明资本家所剥削到的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这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关键是划分了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因此,该题正确选择是B。

不选ACD的理由是:选项A,“资本家的预付资本”是指在生产中,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总量,其中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选项C,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劳动力的价值,从量上看,也就是工人工资的部分;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是全部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是根本无法得到的。选项D,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同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 )

图例

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答案】 C

【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资本积累作用结果的知识点。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或者说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抗议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正,少数人占有社会财富的绝大多数人。因此,该题正确的选项是C。

不选ABD的理由是:选项A,劳资冲突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冲突,而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是劳资冲突,,因为在运动中,没有提到反对资本家,只是提到反对财富分配不公。选项B,生产社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市场经济,都是生产社会化的形式。选项D,虚拟资本是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股票、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是,过度发展的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如果缺少政府的监管,这必然会导致泡沫经济。虚拟经济不是导致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 )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答案】 D【答案解读】本题考核《“毛中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知识点。

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的问题。题目中说的“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就是要研究中国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这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不选ABC的理由是:选项A,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用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选项B,分析与综合的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中基本方法之一。选项C,提法不妥,科学的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 )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答案】 D【答案解读】本题考核《“毛中特”》第八章中公有制经济运行机制改革有关的知识点。

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形式有国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的形式。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努力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不选ABC的理由是:选项A和C,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谁占有和使用。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是全体社会成员和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选项B,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决定了分配的方式。我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这决定了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 ) A。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议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答案】 A【答案解读】本题考核《“毛中特”》第九章中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5年,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 不选BCD的理由是:选项B,人民代表大会是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但是,题目问的是“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意义。选项C和D,本身没有错,但是没有回答题目的要求,属于答非所问的形式。

8.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 )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 B【答案解读】本题考核《“毛中特”》第九章中少数民族内容的知识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这是我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它的核心是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是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因此,该题正确的选项是B。

不选ACD的理由是:选项A和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民族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选项D,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9、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 )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答案】 D【答案解读】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中帝国主义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第一,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都想独霸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独霸中国的矛盾是无法协调的。第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由于是单选题,本题正确的答案只能是D选项。

不选ABC的理由是:选项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决定中国和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别。选项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只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选项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这是帝国主义列强没有瓜分灭亡中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 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2012考研政治真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附教育部标准答案,以及答案解读)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yhb77l1337s7tu44gr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