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八下诗歌赏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语文(下)检测案 班级_______姓名 _______编号 009

日期:20年4月21日 主备人:王正新 校对:吴永云 学号 得分:

一、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故:原因。③微:非,不是。 胡:何,为什么。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了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分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

注:①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②辅:护卫。③三秦: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五津:津,渡口: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④宦游:出外做官。⑤比:紧靠,挨着。⑥比邻:近邻。⑦无为:无须,不要。⑧岐路:岔路,分手的路口。⑨儿女:子女,男女,这里特指青年男女。⑩沾巾:沾湿手巾,指哭。

王勃是唐代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答:“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望着,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蕴含着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5.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

6.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7.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3分)

9.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4分)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②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⑧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⑤济:渡。⑥端居:安居。⑦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⑧徒:只能。⑨楫:船桨。这是一首干谒诗。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1.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突出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表现洞庭湖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开阔的胸襟。(或: 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2

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3.诗的尾联“坐观垂的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4.这首诗在艺术表达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试举一例加以品析。(3分)

示例:“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触景生情,巧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却无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五、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①关关:报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④逑:配偶。⑤参差:长短不齐。⑥流:求取。⑦寤寐:日日夜夜。③思服:思念。⑧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⑨芼:挑选。 ⑥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它快乐。 *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按表现手法分“赋”“比”“兴”。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答: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2.《关睢》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比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体的契台,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六、兼葭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苍苍:茂盛的样子。②溯洄:逆流而上。③从:追寻。④阻:艰险。⑤溯游:顺流而下。⑥宛:仿佛。⑦英蓑:茂盛的样子。⑧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⑨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④右:向右辽曲。

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重章叠句。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③烘托主人公的情感。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菠鼓苍苍,白雾为霜”展现了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4.“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5.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6.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个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8.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4

八下诗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检测案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编号009日期:20年4月21日主备人:王正新校对:吴永云学号得分:一、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y3076n8wy37lyd0yjbf83hrt8bf8q008q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