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民航旅客运输课程实训实施改革探析
摘要:近些年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质量,便于向各行业输送人才,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并进行了部分实验,此模式下,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高了综合能力,学校与企业实现良性互动,是三方共赢。本文通过对工学结合下民航旅客运输实训进行探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民航旅客运输;实训;改革探析
当下,许多行业仍旧存在“用工荒”,这就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并不是完美的,存在某些缺陷。新时代下,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率是考核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在民航旅客运输中,重实践而轻理论,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要求,需要做出改变。通过对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究,可以提供某些新思路。 一、工学结合
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一年、一月或一天的某段时间内进行学习,另一段时间进行工作,这并不是模拟场景下进行工作,而是在企业与其他员工一起上班,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可以理解为半工半读,让学生更早熟悉工作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同时,这种工作不以学生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学校制定一个标准,作为综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学生必须在某个时期内进行实训,并接受相关考核。
二、民航旅客运输课程实施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大多数院校中,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实际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构建相关实践环节,学习和工作都处于同一环境中,这种方式下,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快速掌握、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航空业飞速发展,原有的教材已经和实际情况出现差距,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并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教材所设计的内容是浅显易懂又涉及范围广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各项考核标准是非常具体且细化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已经逐渐脱离了实际,无法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也不利于锻炼学生适应新环境、应对各种未知挑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根本不符合工学结合教学的要求。
在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时间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相关教学的进行主要依靠教材或教师自身的理解。许多学生进行企业工作后,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之间差异太大,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 (二)实施方法不当
民航旅客运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庞大的系统,一个很小的失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正式上岗之前,航空企业会对新员工进行长期的训练,让他们熟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各种应对方法,降低风险。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有时间进行实习,却十分有限,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即便符合标准了也没多少剩余时间工作,且流动性较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不必要支出,没有训练机会,工学结合模式无法施行。
存在学校与企业相勾结的情况,学校制定学分标准,使学生成为免费劳动力,损害个人利益,在社会中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工学结合下民航运客运输改进策略
(一)明确职业定位
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普及讲座,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工学结合模式的具体内容、时间及意义,明确目标,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为未来进行相关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在理论知识的普及阶段,需要提升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掌握民航旅客运输的相关知识,熟悉各项操作的流程,及时讨论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锻炼交际能力,对于相关紧急情况进行模拟,提升心理素质和应变水平。
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就需要进行相关实践,为了让他们更迅速地融入相关职业,需要提前营造工作氛围。统一工作服装、规范往来用语;按照相关职业要求严格履行,认真对待每一位客户;手势及站立标准规范化……让学生提前适应,更早完成角色转换。 (2)校企合作
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学校需要及时和相关企业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解决就业问题,企业可以获得高水平的员工,满足航空旅客运输需求,提高经营收入,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输出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升教学质量,社会评价上升,有助于增加生源和吸引投资,获得相关收益。 学校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制定较为科学的工作计划,在完成基础知识普及后,学生在相关航空企业进行试训,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和发现问题,实现经验积累,顺利完成后就行联合考察,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或颁发证书,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以后的就业中增加了个人竞争力,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
企业的用工需求客观存在,学校可以与企业沟通,在需求较大时,调整理论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训学生的人数,缓解企业用工荒,同时也提升学生具体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促进三方共同进步。 结束语
综上,在高职院校民航旅客运输专业的学习中,实行工学结合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都有不错的收益,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相关探讨,为更好实现工学结合模式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颖,陈文妍.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1)
[2]姚瑾如,袁翔.模块化教学背景下民航运输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0,25(01)
[3]汤黎.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空中乘务专业民航旅客运输课程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7)
[4]翟静.工学结合的民航旅客运输课程实训实施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