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元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凉水沟、旺苍县碗厂河、利州区曹家河、朝天区鱼洞河、苍溪县九盘溪、青川县汉道河等6条山洪沟治理。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作单位: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 5.加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及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全区中小河流、水库、湖泊、城市防洪、山洪灾害、水保、重要水源地、主要江河排污口、土壤墒情、地下水、重点生态用水和水功能区界的水环境监测站网体系。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的新增取水。(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作单位:市环保局)

(八)提升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综合管理系统

1.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监测网,提升气象预报预测和精细化预警能力

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加强建成现代化气象、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包括:以水和大气质量为重点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的环境与资源监测体系,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应急系统,水土流失监测体系。提高对城市重点区域、灾害多发地点等关键区域气象观测的时空密度,按中心城区5×5公里,全市平均密度达到7×7公里网格布点建设自动气象观测站网。

建立强降雨、冰冻、大风、雷电、高温、雾霾等灾害天气预报模型,升级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初步建成了气象资料查询、统计、共享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力争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短期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短期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65%以上。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多样化平台,预警信息覆盖率超过95%。

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健康预警及流行性疾病预警。通过预警系统的信息发布,对可能带来的因气候影响的流行性疾病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加强城市脆弱人群的风险防护能力,增强市民气象科学素养,普及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建成气象、卫生计生、疾控中心和城市所在在区民政部门共同研判和掌握城市儿童、孕妇、各类慢性疾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情况和信息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救助预案,加强公众自我防范意识。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协作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环保局) 2.加强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完善《广元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气象、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规程、紧急避难场所和转移路线、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和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措施等事项,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协作单位:市应急办、

— 42 —

市气象局、市防震减灾局)

3.搞好防灾减灾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建成以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同时加强队伍的培训与实战演练。经常性组织群众、学生开展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协作单位:市防震减灾局)

4.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商业保险、金融机构参与灾害保险,建立市场主体多样化、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商业保险和慈善捐赠相结合的多元化灾害风险分担机制,有效解决气象灾害风险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协作单位:市民政局)

(九)夯实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 1.加强适应基础理论研究

摸清本地区气候特征、气候变化趋势,收集本地极端气候现象数据,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对城市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影响和风险,包括水资源、交通、能源、建筑、卫生、旅游等行业的影响和风险。加强本地适应气象变化专项规划,以规划指导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决策、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完善干旱、暴雨、低温冰冻等气象灾害以及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次生

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体系。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气候变化监测环境,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加强对气候变化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慢性疾病等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和传播机制研究,建立气候相关疾病的长期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基础数据集,加强不同行业气象等相关数据处理以及应用方法研究。(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协作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

2.开发推广关键性适应技术

构建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适应技术协作网络,逐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开展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集成与推广工作,广泛推广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高效适应技术,积极开展适应技术集成示范。重点推广应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预警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技术、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估技术等具有一定普适性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协作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水务局、市民政局)

(十)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以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促进气候适应型城市支撑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建立气候安全预警机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相关资源、政策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气候适应型综合评估机制。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

— 44 —

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规划时,要满足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建设要求,严格执行政府规划的环评制度,避免政府规划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协作单位:市气象局、市统计局)

2.建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评估机制。按照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对全市与各县、区各部门建设进展情况开展动态评估。研究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协作单位: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统计局)

3.完善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动态监测网络。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建设包括生物资源、农业资源、环境质量、水土保持、河道水质、地质环境、气象等内容的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动态监测网络,建设环境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监测资料综合集成,不断提高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价水平。(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协作单位:市民政局、市防震减灾局)

4.完善人才创新和创业激励机制。加快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评价与奖励制度改革,促进人才“柔性”流动,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牵头单位: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协作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县区两级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

广元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 

凉水沟、旺苍县碗厂河、利州区曹家河、朝天区鱼洞河、苍溪县九盘溪、青川县汉道河等6条山洪沟治理。(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作单位: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5.加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及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xt3e19e4z5136q5t3t485bn78ar7y00ci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