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

陈智慧

摘 要: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问题,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能满足更多不同的老年人,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

关键词:机构养老;人口老龄化;工作人员;政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代开始先人们就明白老有所养的道理,不过,在当时大多是“以儿防老”,自家子女负责老人的养老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加强,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明显,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是子女的责任,国家和社会也担负起这一重任,在全国很多地区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每个家庭子女数量减少,每一对夫妇赡养至少两对老人,人民倍感压力很大,因此社会养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的现状

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并且大多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公益性的。机构养老被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

1

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性福利机构占59%﹝1﹞

1、我国社会养老的机制类型﹝2﹞

(1)老年社会福利院。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主要接纳“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机构通常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设施。

(2)养老院或者老人院。是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3)老年公寓。专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4)护老院。专为接待介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5)护养院。又称之为“护理养老机构”,或“护理院”,专为接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介护老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6)敬老院。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村组设置的供养“三无”、“五

2

保”老人、残疾人员和接待社会寄养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二)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养老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在第25届社会保障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到202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将达到2:1,因此,社会保障政策必须作调整”会养老保险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导致老年人“入住难”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进程大大加快,不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大病老人和智障老人急需进入专业养老场所,目前在很多大城

市,进养老院需要“排队”好几年。养老服务机构有效数量不足,养老床位“缺口很大”。

第二,部分地区养老机构面临养老床位空闲的“尴尬”局面。一是低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较差,服务项目内容有限,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社会覆盖面很小。机

3

﹝3﹞

。学者们认为我国社

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生活的需要。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境况是老人们只要在家里还能维持,就不愿去住养老机构。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加之我国人浓厚的亲情牵挂

和“孝文化”氛围,在我国农村千百年来都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年人住进敬老院,其子女则会受到道德方面的压力并被指责为不孝,所以只要家庭有条件承担,子女就不会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

第三,机构养老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多在75岁以上,属于是高危人群。此外,养老服务业又是一个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的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没有严格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必然增加养老机构投资与经营风险。制度建设表现为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一是在法律层面,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还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在现实生活中,老年公寓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二是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权威性不足,缺乏基本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三是原则性、倡导性规定过多,现实的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在政策层面的落实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四,机构养老服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都和东部有很大差距。而目前我国农村公有的老年福利机构只面向“五保”老人,并且一些机构因财政投入不足而严重滞后,设施简陋,服务水平较低,农村老人所享受的

4

养老资源远远低于城市老人。

第五,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最突出的问题是专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的比例为3︰1来推算,全国至少需要1000万名护理员,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

﹝4﹞

,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

的也仅有2万多人,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差距巨大,而且不能满足现有200万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同时,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弘扬传统文化,完善社会养老

与其他服务不同的是,养老服务是一种全人、全员、全程服务。所谓“全人”服务是指养老机构不仅要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还要满足老人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护理与康复以及精神文化、心理与社会等需求;要满足入住老人上述需求,需要养老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这就是所谓的“全员”服务;绝大多数入住老人是把养老机构作为其人生最后的归宿,从老人入住那天开始,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就要做好陪伴着老人走完人生最后里程的准备,这就是所谓的“全程”服务。

我认为完善社会养老有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加强政府对机构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各级政府应鼓励发展集老年公寓、老年大学、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养老阳光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兴办针对本单位员工的养老院,从根本上保证养老机构的迅速发展。坚持“民办公助”的政策原则,将养老机构的运营发展状况、老人的需求满意度等列入当地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当中,通过政府导向和方方面面的约束、互相

5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陈智慧摘要: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问题,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能满足更多不同的老年人,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xjt38og0q9y6ym8bd0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