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都有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2)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小车动能的大小”分别是由什么来显示的? (3)下表是小明测定斜面机械效率实验的记录数据,请你完成表中①②处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斜面倾斜 程度 较缓 较陡 最陡 木块所受 重力G/N 5 5 5 斜面高度 h/m 0.2 0.5 0.7 沿面拉力 F/N 2.1 3.6 4.3 斜面长 L/m 1 1 1 有用功 W有/J 1 2.5 3.5 总功 W总/J 2.1 ① 4.3 机械效率 η 48% 69% ② 五、计算题(27题10分,28题10分,共20分)
27.现代社会上汽车大量增加,交通事故也在增多,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制动器发生作用到汽车完全停下来,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驾驶员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v/(km?h-1) 40 60 100 … 反应距离s1/m 7 11 19 … 制动距离s2/m 8 20 54 … 停车总距离s/m 15 31 73 … (1)分析上述数据,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果在雨雪天,汽车的制动距离又将怎样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得出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计算这辆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28.小明家买了一台全自动豆浆机,其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豆浆机的核心部件是机头,它的中间部位是一个带动刀片旋转的电动机,用来将原料粉碎打浆,外部是一个环状加热管(电热丝),用来对豆浆加热(如图甲是豆浆机的机械结构图).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加热-打浆-加热-打浆-加热,加热和打浆交替进行.图乙是该豆浆机做好一次豆浆的p-t图象,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型号 额定电压 频率 电动机功率 加热功率 容量 6
SYL-624 220V 50Hz 110W 1210W 1000mL (1)豆浆机正常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电流是多少? (2)豆浆机正常工作时,加热管电阻丝的阻值是多少? (3)豆浆机做好一次豆浆,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知识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思路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过程】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故选C.
【总结归纳】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7
2.如图所示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钢丝钳
B.撬棒 C.独轮车 D.钓鱼竿
【知识考点】杠杆的分类.
【思路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过程】解:A、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独轮车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钓鱼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D.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知识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思路分析】①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③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④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解答过程】解:A、因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任何温度的物体都有内能.此选项错误;
B、温度影响内能的多少.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此选项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此选项错误;
D、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单比较物体的温度不能判断内能的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1)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总具有内能. (2)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的是( )
8
A.用纸板盖住水杯, B.吸盘能吸 C.台风能掀开 D.用吸管喝饮料 倒置后水不流出 附在墙上 屋顶的瓦 【知识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思路分析】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吸管喝饮料、离心式水泵抽水、钢笔吸墨水等.
【解答过程】解:A、水杯倒置水没流出,是因为纸片受到水向下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流出,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吸盘能吸附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吸盘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这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C、台风掀翻屋顶的瓦是因为屋顶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符合题意;
D、用吸管能吸饮料,嘴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到嘴中.因此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总结归纳】此类题举出的例子一般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的,所以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留心这类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 A.天平、量筒、烧杯 B.天平、烧杯、刻度尺 C.烧杯、小木块、刻度尺 D.量筒、烧杯、刻度尺 【知识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思路分析】盐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
(1)利用常规比较法:分别测量、计算出水和盐水的密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测量液体的密度,首先要确定实验原理:ρ=m,根据原理来选取主要的实验器材:测量质量需要天平、测量体积需
V要量筒;然后再组织实验步骤.
(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质量相等时,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的反比.器材:烧杯、天平、刻度尺. (3)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利用浮力知识进行比较:不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比较出哪种液体的密度大.
【解答过程】解:A、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m2;算出液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
9
体的密度.结论【思路分析】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取天平、烧杯、刻度尺进行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结论【思路分析】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取器材: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既是一道实验设计题,又是一道开放题.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多读几遍题目,认真思考,寻找便捷、合理的解题方法,培养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6.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水位升高到金属块A处时( )
A.红灯亮,绿灯灭 B.红灯灭,绿灯亮 C.红灯亮,绿灯亮 D.红灯灭,绿灯灭 【知识考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思路分析】由水位的变化导致了控制电路的通断,进一步决定了电磁铁磁性的有无,从而控制了工作电路的动触点的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工作电路的连接情况.
【解答过程】解: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控制电路接通.电路中有了电流,电磁铁有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绿灯所在电路的静触点分开,绿灯灭.与红灯所在电路的静触点接通,导致了红灯所在的电路接通,红灯亮.故现象为:红灯亮,绿灯灭. 故选A.
【总结归纳】知道电磁铁继电器工作过程是解此题的关键所在.
7.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知识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思路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根据对光有发散作用分析即可.
10
2015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