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15-P119)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一,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3)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P124—P137)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P140-P142)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来讲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102-P108)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P136-P137)

(1)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能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P144-P147)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代表人物的局限性。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P150-P157) (1)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P169-17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4、剩余价值的本质;(P174)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P189)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时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

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190-P197) (1)资本主义政治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主要有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2)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3)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P202-P216) (1)历史必然性: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

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

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2)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3)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P217-P220) (1)表现:

一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二是贸易全球化 三是金融全球化 四是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2)双重化

好: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不好:

其一:发达国家爱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P221-P229) (1)新变化的表现: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五 政治制度的变化 (2)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P218)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P276-P281)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P283)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P289)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绝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

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15-P119)(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一,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xhnn52buh1xu1x81dzc4m0xd0pw4b00nn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