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十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
10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连续4年保持500万吨的油气当量增长量,2011年,长庆建成4000万吨油气当量大油田已胜券在握。在世界典型的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中交出优秀成绩单、2013年油气当量实现5000万吨,长庆人信心百倍。
找油找气有思想方法
在油气藏如土豆状呈现且高度分散的鄂尔多斯盆地寻找大油气田,勘探道路十分艰难。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埋在长庆油田地底下的油气,虽是漂亮媳妇但不贤惠。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开采10多年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连续多年在140万吨徘徊不前,多个区块和油井产量接近衰竭地步。就连在长庆油田开发初期立下汗马功劳的马岭油田,年产量也由最高峰时的72万吨掉到了最低谷时的30多万吨。 勘探上无新突破,让长庆油田一度只能靠打有限的加密井和更新井维系生计。在油田建产初期的大干快上中组建的工程技术队伍,甚至步入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尴尬境地。
没有新的发现,就意味着油田失去了后续力量。寻找新的发现,是保证油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上世纪90年代末,长庆油田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生成、性质及分布状况,果断提出“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思路,首先以陇东地区原有的开采区块和层位为基础,对原来认为致密的不可能开采的油层进行剖析试油,结果在上里塬油田里6井获得日产24.65吨的工业油流。通过对马岭油田原来认为是“鸡肋”的所谓非主力油层,甚至认为是水层且已放弃层位的重新认识,结果令人惊喜,一些油层试油后日产纯油最高达到18吨。马岭油田2000年的产量回升到62万吨。
马岭油田如此,其他老区块也不逊色。原来年产量只有4万吨的华池油田,通过对已开采地层翻肠倒肚般分析认识,产量短期就上升到50万吨以上。产量20多年在10万吨水平徘徊的吴起油田,通过实施“立足侏罗系,主攻三叠系”的立体勘探,喜获新的高产层位,产量富集区一个接一个,个别油井的单井产量高达几十吨,迅速成为长庆油田上产的主力区块之一,呈现出亿吨级油田的大场面。
特别是2008年以来,长庆油田按照辩证唯物思维方式,认识油田内外部环境、地质条件和自身特点,认识到低渗透也有优势,比如埋藏适中、面积大,储层分布稳定、原油黏度低,流动性好、利于水驱开发、稳产能力强等等,倡导“此低渗透非彼低渗透”,认为低渗透条件下也能建设大油田,并进一步解放细想,“想前人之未想,干前人之未干”,以否定自我和敢超前人的气魄和胆识,闯禁区,除盲点,取得了从侏罗系延安组到三叠系延长组,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到上古生界含碳碎屑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重大成果,实现了长庆油气田开采由个别油气层的“单打独斗”到几十个油气层的“联合秀演”。
到目前,长庆油田共在侏罗系延安组的12个油层、三叠系延长组的10个油层和上下古生界的18个气层层位,找到大小不同的油田28个、气田10个。在鄂尔多斯盆地纵向3000米的跨度内已探明22个油层组、18个气层组。
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说:“观念不转变,思想不解放,我们想利用几年时间就把过去38年找到的16.76亿吨储量增加到39亿吨,那是天方夜谭。” 采油采气有技术措施
国际石油界用毫达西作为反映渗透率的基本单位。毫达西数值越低,渗透率越低。国际上把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的油田称为低渗透油田,而长庆油田70%的储层渗透率却小于1毫达西,这样低的渗透率在国外自然被认为没有开发价值。 长庆油田油井单井平均产量仅为2吨,气井单井产量不到2.5万立方米。有专家认为,这么低产的油气田,能有经济效益简直不可想象。单井产量低、效益低和投资高的“两低一高”现状,成为长庆油田油气开采中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是长庆油田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曾经已探明的“三低”油气藏区块,大部分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就是已探明到手的世界级整装苏里格大气田,也曾经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一度搁浅下来。 难怪一个个国外公司一次次给长庆油田的多个区块留下“处于经济临界点”、“没有开采价值”的断言后摇头而去。
在客观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长庆油田连续多年只有采取“先肥后瘦、先高后低”的权宜之计,把油气相对富集的侏罗系和下古生界作为首选目标,如老牛拉车般艰难行进。到长庆油田而立之年的2000年,原油产量只有464万吨,天然气产量也只有20.4亿立方米。到2003年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时,长庆油田已走过33年的历程。
只有敢想才能敢创。如果不解放思想,认为1个毫达西以下的特低渗油气藏根本没有开发价值,就不会有长庆的今天。“磨刀石上闹革命”,长庆油田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最终攻破低渗透这道世界性难题,才能达到效益型开发的目的。
长庆油田首先要解决的是低渗问题。有专家形象地比喻,如果把中东油藏储层比作高等级公路,那么长庆油藏储层就好比羊肠小道,油藏流出的通道不畅。为什么油流不畅,主因是岩层太致密。
长庆油田通过多种形式的压裂攻坚,也就是通过特殊工艺靠外力对致密岩层采取人工破缝的办法,扩大油藏的裸露面积,从而结束了“井井有油、口口不流”的历史,个别区块、个别井甚至求得高产。压裂已成为长庆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撒手锏技术。针对地层能量不足,投产就递减的顽症,长庆油田科技人员不断解放思想,独创出“超前注水、注好水、注够水、温和注水”技术,利用水驱效应,给油藏注水,不断为储层补充能量,增加地层压力,解决了油田的稳产难题。
2008年开始,长庆油田在超低渗油藏开发中,创建了以大井组—增压点—联合站为主要布站方式的大井组、二级布站、井站共建和多站合建为主的地面建设模式,
大幅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控制投资,降低成本,优选富集区,提高单井产量”的原则,精细储层研究、优化注采井网、推广成熟技术、创新特色技术,以及采用大井场和小井距、小水量、小套管、小机型、小站点的“一大五小”开发模式,逐步走出一条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的高效开发新路子。仅3年时间,长庆油田在被认为根本没有开发价值的超低渗油藏形成500多万吨的产能。
对争论多年也没有断定能否进行有效开发的苏里格气田,长庆油田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思考和研究,2005年年底,遵照中国石油“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苏里格气田开发步伐”的重大决策,长庆油田除利用市场机制组织靠油田自身能力无法组织的施工队伍外,还吸纳国内外在气田开采方面的尖端技术,使苏里格地区5年形成百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今年,这一地区的产量将达到135亿立方米。 攻克致密性油气藏的技术保证
在迈向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关键时期,能否把已探明的油气藏从非常致密的岩层中“拿”出来,取决于岩层的致密程度。
通过近几年的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长庆油田已形成一系列适应“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配套技术。每一次思想的解放和对技术理论认识的升华,都会开辟一个大场面。湖盆中部成藏理论的创立,突破了勘探的禁区,发现了华庆油田;多层系成藏理论的创新,实现了姬塬油田的重大突破;致密气藏成藏理论的创新,指导了苏里格3万亿立方米大气田的成功勘探。长庆油田独具特色的注水、压裂等油气藏改造技术,从根本上攻克了油气井不产、低产和难稳产的顽症,一大批超低渗油气藏均实现了有效开发。一系列配套技术既是长庆油田“三低”油气田有效开发的有功之臣,又是长庆油田攻克致密性油气藏的秘密武器。 特别是苏里格气田集成创新的12项开发配套技术,开创了国内致密性气藏规模经济有效开发的先河,开发的主体技术与国际同步,在国内领先,既推进了气田的有效开发,又进一步提升了气田的开发水平,保证了气田的长期稳产。
长庆油田8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务虚会,已经奏响了5000万吨油气当量大油气田稳得住、管得好、可持续发展的序曲。
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扩大储量规模,夯实稳得住的资源基础,通过继续精细勘探和评价寻找新的领域,开发上通过着力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在稳产过程中通过精细油气藏研究,实施一系列关键技术,长庆油田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