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实践作业研究报告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作业与传统作业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学”的充分重视,它把学习视为一个学习者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总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从中得到推论,并根据这些推论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实验反馈表明,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实践作业的理论依据
1、从《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方面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教材的课后练习也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开展实践作业无论是对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还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都有很大的好处。
2、从儿童心理特点方面看: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实践。实践中的体验是直接的认识,儿童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书本上的体验,是他人的认识,是间接的认识,儿童不容易接受也不容易记忆。实践出真知,真的学问是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体会、内化,进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否则学到的任何知识都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而只能是纸上谈兵。不是吗?为什么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和丰富
多彩的情感世界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认识。因而加强小学生在实践中的认识是儿童心理特点的需要。
3、从小学生学习现状方面看:
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学习实践是学生完成系统学习的任务,把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学习继承下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生活实践,不仅可以调理好个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立身处世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身心,增长了才干,有逐步养成了多重思维的习惯,对学生多角度观察社会、透视人生大有好处。创造实践能让学生得到一个学习创造的机会和场所,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为孩子们今后的创造奠定基础。因此,开展实践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获取亲身的“生活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4、从儿童生命发展方面看:
教育专家屠素凤老师指出:“儿童是极具个性的生命,他们的气质、思想、修养、认识、情感、经验都不一样,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也不相同。”我们应该承认学生认识差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识生活,让学生的心灵在立体的思考过程中显得更加丰满,让学生的思想在多维的联想中显得充满智慧。
二、实践作业的操作程序
1、突出个性,掌握原则:
⑴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作业。用趣味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开展实践才有动力,才能使孩子在这个实践作业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做”为“我
要做”。
⑵ 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确实能开展的实践作业。如:就近的参观、游览;不太花钱的活动;不影响学习的实验;容易查找的资料;容易开展的社会调查等等。以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智慧不断被释放,创造价值得到实现。为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 选择新奇的,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的实践作业。如:自学认字;自编儿歌、童话;编辑小报;编写学习日记;读书摘录;创新画画等等。这些天马行空的作业,没有败笔,只有富有稚趣和理解力的想象。这样的作业才是别人所没有的,它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
2、培养兴趣 ,寓“做”于乐:
创造力萌生于每一个孩子天真烂漫的幻想之中,萌生于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之中,但创造潜能要变为创造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开发,还需要磨砺智慧的锋芒和培育创新意识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就像跳台跳水似的,让学生一头猛地扎入枯燥无味的题海中,整天写呀写呀的,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利用新教材的有利因素,经常创设具有不确定性的,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施展智慧与才华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孩子们要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和对创造的渴望。
⑴ 愉快的创新画作业:
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有关文意,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如学完《松鼠和松果》一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象课文最后一节所描绘的画面,画一画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想象自己现在居住的地方的未来,画一画。学完古诗《村居》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村居,并把它画下来,再交流交流。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感到新鲜,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
术品。
⑵ 生动的表演作业:
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富有童趣,我选择合适的课文课外辅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如《平平搭积木》、《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等都是表演的好素材。有时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表演,如《棉鞋里的阳光》、《夏夜多美》教师可扮演奶奶及小蚂蚁,与学生的扮演者对话。这样的实践作业富有情趣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⑶ 轻松的音乐作业:
语文作业与音乐学科相融合,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如学完《月亮的心愿》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唱一首歌献给亲爱的妈妈。对《快乐的节日》、《王二小》之类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练唱,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欣赏乐曲、赏析歌词。有一些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练习时,不但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还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
⑷ 有趣的实验作业:
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观察、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如学了《雨点儿》,我要求学生从课外书、报刊搜集有关水与植物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认真观察学校花圃里的花草下雨或浇水以后有什么变化,记下有关数据,写下观察报告。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但又不是在进行简单的重复,因此最终的试验结论也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极具趣味性、挑战性,它在语文的课内外学习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课内外相互沟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⑸ 丰富的实践作业:
一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了《要下雨了》我让学生找找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还有哪些动物可以给人们传递有关信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有兴趣的还可以编一编儿歌。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过《失物招领》、《小熊住山洞》后,就空气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组织科学考察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自我实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⑴ 由认知实践转向解决问题实践:
认知性实践是一种与学习活动有关的,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以辅助见解经验学习的活动。他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撑下完成,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印证和强化其所学的内容。然而认知性实践毕竟主要局限于学习知识的范畴,它对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增长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步入解决问题实践的领域,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最终获得全面的真实性增长。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推进一年级学生的实践由以认知性实践逐步向解决问题的实践过渡。如:学习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时教师提出:“学习完这课后,接下去的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的课文你能自己学习吗?”许多学生超前自学后发现汉字是由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识字过程就是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过程。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自主学习生字。这样的学习,使得师生的活动都是简单、轻松、和谐、愉快的。
⑵ 由模拟实践转向现实实践:
模拟实践是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方法,推进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参与因自身发展水平不足或时空限制等原因而无法真实参与的实践活动,但模拟实践毕竟局限于教室的范围,它所提供的场景和条件,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相关问题尚有不小的差异,它所展现的常常是一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