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中国民族音乐对青少年音乐审美结构的影
响
我国的音乐文化是一个具有多民族性、多层次性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源远流长,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着交流融合的习惯、海纳百川的豁达和融会贯通的精神。中国传统音乐以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为基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经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在不断的交流和交融中,它们互相辉映,相互竞争,进而衍生、发展,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凭借其优秀的气质感染着中华儿女的审美认知结构。
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新生力量,不仅需要科技的武装更需要具备中国人所传承的优秀审美品质。民族音乐作为承载中国千年审美结晶的瑰宝,引领青少年的审美认知结构当之无愧。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塑造国人音乐审美的初始阶段,肩负着引领学生音乐审美观的重责。音乐的选择体现出的是国民的价值取向与生活品味。音乐审美的取向直接关系学生对于人生观的选择。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我们眼看着在我们华夏民族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出日渐没落的迹象却表现的异常冷静。现今社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会物质利欲的刺激让人们承受巨大压力,而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心态让人们在音乐中形成过分追求感官的刺激的审美偏向。当一场颇有质量的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时,而某著名歌星的跑调演唱会却异常火爆,一票难求。音乐文化是彰显人的存在的方式之一。民族音乐以一种弱势文化的姿势存在成为一种习惯的话,人们就会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产生一种自卑感、遗憾感。这样也就不能正确的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不能具体的甄别精华和糟粕,不能以平衡的心态去面对现代和传统,更不能把握应有的尺度应对文化的继承。教育要以优秀民族音乐为视角渗透健康的音乐审美的取向,从而塑造学生的优良生活情操。让人们能够学会站在全民族的大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言行而非自我的一时享乐,从而培养国民高瞻远瞩的大格局思维。
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给学生提供接受中国风采审美教育的机会,并能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民族审美观。首先,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着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古往今来,我国的很多音乐作品都能够激发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大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思考。这些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和良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好的道德情操。早在商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就得以高度的发展,敦煌遗址中记载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鼎盛面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可以将解放战争时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内容,例如《长征组歌》、《红色娘子军》、歌剧《白毛女》、《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钢琴协奏曲《黄河》……音乐的魅力会在无形中感染他们,使他们自觉的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激励他们立志为中华之辉煌而努力学习。
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应培养其良好的情感品质。“教书”更要“育人”,指的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音乐教育使人达到人格完善,即“真与善相统一”的说法,在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孟子?尽心上》中早已提到,孟子认为“乐”以“仁”“义”为其内容。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美的实现在于乐教的实践。“乐”之美的实现,要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更深入人心,即“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的观点即指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真与善的统一方面,比道德说教更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理智、情感和感觉等诸方面达到了和谐与统一,可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