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备注:本章内容考试出题占比大约 8%,带★的考点为 大考点)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 1、 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1、定义: 它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 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2、基本内涵: 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②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 ③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 ④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为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考点 2、 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影响或绝定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 律、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的利用前俩个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干预 的策略与措施。 结合健康管理的实际,流行病学第一、二和三阶段的任务,对应的就是:健康信 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微信因素干预。 ★考点 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P95)
◎考点 4、 率和比
①比例: 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 含在分母之中,公式是:P=a/(a+b) ②率: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说明 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的公式: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 这里的 K 就相当于 1. 率,必须包括:受累人群数量、被观察到的受累人群所处的总体数量、规定的时 间。 ★考点 5、 发病指标
①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概念 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这里强调一段时间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公式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式中 K=100%、 1000‰、10000/万、100000/10 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注:关于“暴露人口数”的解释,大家可以简单点理解为“高危人群”。】 ?【用途】:发病率对于传染病,以及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 反映得该病的风险。
②患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概念 也称作现患率和流行率。 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注:发病率是探讨一段时间内的情况,患病率是强调某个时间点的情况。】
?计算公式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数)×k【式中 K=100%、1000‰、10000/万、100000/10 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影响因素 主要受发病率(I)和病程(D)的影响 患病率=发病率 x 病程(P=I*D)
?【用途】患病率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 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③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重点掌握)
第一、 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总数,不管这些病例 的发病时间; 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第二、 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一种静态指标,本质是一种比例; 而发病率是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强度,是动态指标,是真正的率。 ◎考点 6、 死亡指标 ①死亡率:
?概念:指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②病死率
?概念:一定时期内换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为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率/该病发病率)×100% ?【用途】: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 ③生存率
?概念: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 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计算公式 n 年生存率=(随访满 n 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 n 年的该病病例数)×100% ?【用途】:生存率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 较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应用该指标时,应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 时间。 ◎考点 7、 相对危险度 ①相对危险度
?概念 暴露组发病率与费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程度。 ?计算公式:RR=Ie(暴露组发病率)/I0(非暴露组发病率) ?RR 的意义: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 RR>1,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 (举例:合理适宜的运动,这个暴露因素,是一个保护因子) 吸烟这个暴露因素,是一个危险因子)
★RR 比值,一般用于队列研究中。
②比值比 ?概念: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 露人数的比值。 ?与 RR 相比,OR 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OR 比值,常用于病例研究中。 ◎考点 8、 归因危险度的概念
归因危险度的概念: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考点 9、 现况调查 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1、概念 指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 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又称 为横断面调查。
2、方法及种类 普查、抽样调查
★3、优缺点 ?优点:现况调查中常用的是抽样调查 ①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信度较高。 ②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③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局限性: ①疾病与暴露因素一般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②很难获得发病率资料③若研究对象中一些人若正处在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 者临床前期,则会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考点 10、 队列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则更常用于验证病因假设,其最常见的两类是队列研究和病 例研究。
★①队列研究的概念 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的暴露水平分为 n 个群组或列 队,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 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以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②方法(原理)(P102)
③特点(5 个)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再进发生前开始进行,属于前瞻性研究;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非人为给予的; ●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不是随机分组; ●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如 RR=[a/(a+b]/[c/(c+d)] ◎考点 11、 病例对照研究
①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为选择一组患某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疾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 前某些(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 疾病与这些(个)因素的关系。 ②方法(P104)
★③特点: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研究对象按照发病与否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调查或信息收集获得
●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经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④优缺点: 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 此外,队列研究不能计算 RR,只能计算比值比,OR。 ◎考点 12、 实验性研究
?概念: 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特点: ①属于前瞻性研究 ②随机分组 ③设立对照组 ④有干预措施 ?实验性研究的类型(2 种) 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 ◎考点 13、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①真实性:a.灵敏度 b.特异度 c.假阴性率 d.假阳性率 e.正确诊断指数 (注:特异度,是被正确判为无病的概率)
②可靠性:a.变异系数 b.符合率 c.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 ③收益:a.阳性预测值 b.阴性预测值 注:(患病率相同时,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高,越有利于判断阳性结果为患者); (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高,有利于判断非患者) ◎考点 14、 筛检的主要用途
①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空腹筛检糖尿病)
②发现高危个体,预防疾病发生(如筛检高血压预防脑卒中) ③开展监测,了解患病率及其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④了解疾病自然史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对接受健康管理的人筛检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患者和发 现高危人群。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 15、 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2、研究对象: 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
◎考点 16、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①统计设计 ②统计描述 ③统计推断 ◎考点 17、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1、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为定量测量的结果;有计量单位;有连续性的特点。
2、计数资料: 是定性观察的结果;有二分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况,通常将各种观察结果按属
性分 类计数,如阳性人数、阴性人数、死于某病的人数。
3、等级资料: 介于定量测量和定性之间的半定性观察结果。 通常有两个以上等级。 ◎考点 18、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研究设计 2、收集资料3、整理资料 4、分析资料 ◎考点 19、 统计学里的几个重要概念
1、总体和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或观察值)的集合称 为样本。 (注:可以理解为,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2、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 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3、误差: 通常指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
◎考点 20、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P115-116) 算术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 ◎考点 21、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
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
①方差与标准差的用途:是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重要指标; 方差与标准差的数值越大,说明观测值的变异度越大,即离散程度越大,数据就 会越分散。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②百分位数的用途: 百分位数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及确定偏态分布资料 医学参考值范围。 ◎考点 22、 统计表
1、统计表的结构: 包括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等部分。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竖标目。 2、制表原则和要求:
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要求:
①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位于表的上方,内容简洁扼要。
②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横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事物; 纵标目为谓 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
③线条:除必需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 ④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应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的小数位应 一致,位次对齐。 ★考点 23、 统计图 制图的基本要求
①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②统计表统计图要有标题,位于图体下方的中央位置, ③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轴要有标目,标注原点等,
④同一张图比较不同事物,要用不同颜色或样式线条区别,并作说明。 ◎考点 24、 统计推断
1、概念: 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
(1)概念 假设检验,也称作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也是实际应用最广的内容。 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称为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②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③确定 p 值,做出统计推断 (3)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①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每种检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应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研究变量的类型、 资料的分布、样本大小等进行选择。 ②结果的解释 正确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