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2015年06月
目 录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1 《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4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7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2 《创造学》课程教学大纲 ............................................................................................................. 23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26 《中国社会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32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40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45 《个案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51 《小组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62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65 《社会工作行政》课程教学大纲 ................................................................................................. 74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86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 90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95 《妇女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100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106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110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 113 《当代西方社会救助》课程教学大纲 ....................................................................................... 122 《西方社会福利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 125 《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 133 《发展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 138 《福利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 144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 ................................................................................................... 147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 154 《非营利组织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 161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 164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 174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 178 《社会问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185 《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 191 《学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196 《医疗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 199
《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 206 《社会学理论前沿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210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4236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odern Management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0 学 分: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管理是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有效处理各类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平台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型、应用型、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点。管理学教学以掌握管理学科基本范畴、把握管理科学理论、认识管理规律,提升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
管理学以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以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为研究范畴,以管理思想尤其是现代管理理论为研究重点。管理学教学以系统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管理实践能力为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准确把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控制等管理理论的基本范畴; 2、认识管理的功能作用,了解人类管理思想产生发展的轨迹、特点及其趋向; 3、熟练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
4、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人事、沟通等管理技能和决策、组织等管理实践能力。 5、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理论,扎实专业学习与训练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管理综述 6课时
掌握管理、管理学、管理职能、管理权力、管理制度、路径依赖、放松规制等范畴以及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与途径;熟练掌握管理以及管理学的特征、管理职能的划分、管理权力的来源及运用、管理制度的功能及作用、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措施等。
2、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9课时
1)熟练掌握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尤其是马基雅维利的领导思想、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以及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等。
2)系统掌握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管理组织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以及理论与实践价值。
3)全面把握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以及现代管理各流派的理论观点及实践价值。 3、计划与决策 9课时
2)系统掌握管理计划制定的方法与技术,熟悉计划工作各程序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3)了解管理决策中的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程序化决策
1
1)掌握计划与决策的内涵、原则、类别划分、基本特点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地位作用。
与非程序化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4)熟练掌握管理决策体制的构成、基本功能与价值,管理决策体制建设及其优化等内容。
5)掌握并熟练运用提喻法、德尔菲法、决策树法、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模型法等现代管理决策方法与技术。
6)深刻理解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性与价值,熟练掌握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路径与基本方法。
4、管理组织 9课时
1)了解组织的内涵、特点、类别、构成要素以及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 2)了解管理组织理论的产生的背景、历史沿革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了解工商组织与公共组织在主体、宗旨、管理依据、产品提供等方面的区别。 4)掌握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5)系统掌握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价值。
6)全面掌握团队建设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容与实质。 7)熟悉组织变革的条件,掌握组织变革的原则、方法与技术。 5、激励理论 9课时
1)掌握激励的含义、原则,激励模式及其运用。
2)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类需求层次的划分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3)系统掌握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并能做出准确、客观的评述。 4)全面掌握亚当斯公平理论关于公平的论述以及管理公平的基本要求。 5)掌握管理强化的含义、类别、原则及实践要求。 6、管理控制 6课时
1) 了解管理控制的含义、原则、功能与要求。 2)了解现场控制的含义、特点、原则与基本要求。 3)了解前馈控制的内涵、特点、原则与基本要求。 4)把握反馈控制的含义、特点、原则与基本要求。 5)熟练掌握各类管理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具有鲜明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管理学课程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以管理理论分析各类管理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发展管理学理论。
2)改进教学方法。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相结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实现有效沟通。强化沟通理念,课前课后与学生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与沟通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