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远程教育成本效益实证与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张少刚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电大远程教育成本效益实证与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50013),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以来,中央电大以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为依托,带动全国电大蓬勃发展,实现了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的四个转变,开创了我国开放教育新形式。电大系统在校生数、固定资产积累速度都大大超过历史水平,为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电大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在新时期具有怎样的阶段性特征,即:其生均成本与生均可变成本如何,机构成本与成本结构如何,拥有怎样的规模效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范围经济,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支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远程开放教育的成本如何分担等等,始终是电大系统内外各方关注的问题。
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意味着关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70%的学习群体和高等教育在基层的发展。研究期望通过实证研究提供新时期电大开放教育成本效益的新的证据,为电大系统各单位未来战略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为相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数据,为世界上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国家发展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提供教学借鉴。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由7个模块和1个应用软件——“远程开放教育成本与经济学预测”构成。
模块一:远程开放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收益率理论、高等教育的经济属性准公共产品学说、“谁受益谁承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依据,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成本构成与学费的互动关系,即成本补偿机制的基本架构,并结合案例进行成本与学费的实证分析。
模块二:远程开放教育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电大财务成本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中央、省级、地市级电大运行成本、经济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模块三:远程开放教育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地市级电大教学点远程教育财务成本数据,从专科生与本科生联合培养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考察范围经济现象。
模块四:远程开放教育收支平衡点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财务成本数据,研究省级电大在校生收支平衡点。
模块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个人学习支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社会经济特征、教育支付负担、个人教育支出构成以及影响个人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等。
模块六:远程开放教育成本与经济学理论探讨。关注技术升级对教学成本产生的影响,成本的内部隐性损耗,以及教学模式的变化,为降低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成本和提高总成本利用率提供可能的分析工具。
模块七:远程开放教育成本与经济学比较研究。试图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远程高等教育以及远程教育机构中间寻找共性和基本规律。
附加模块:“远程开放教育成本与经济学预测”应用软件。期望在成果推广应用、持续关注成本变化,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经济理论模型,推进学科建设中,能有一种辅助性跟踪研究的工具。
(三)研究数据
面向机构成本的研究数据通过四种方法收集。一是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电大教育年鉴获得相关数据;二是以直接报表的方式采集东、中、西部样本电大开放教育财务数据,包括收费标准数据,时间跨度为2002-2005年,涉及中央电大、10个省级电大,21个地市级电大连续4年的财务数据;三是从中央电大数据库直接查阅系统内部相关数据;四是访谈,现场考察。课题组先后实地考察了9个省和地市电大,组织了4次专题讨论会。面向学习者个人学习费用的研究数据,采取整群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在试问卷的基础上,在两个城市发放了“电大学生学习费用调查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981份。
数据处理采用了SPSS等软件,建立了多元回归和U型回归等模型。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选取了四结合的技术路线。一是学科专家与一线工作者结合,集成远程教育、教育经济、数学建模等专家的建议,组织不同类型与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如学科、研究、人事、财务、技术、管理等人员协同攻关。二是面上研究与点上研究结合,在全国省、地市电大按东、中、西抽取相应的样本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典型城市开展个案研究。三是线下与线上结合,线下进行现场考察与访谈,线上召集不同地区人员进行网络视频研讨。四是阶段性研究与长期性跟踪研究结合,不仅将成本发生划定在4年时限的横断面上,而且研发
了“远程开放教育成本与经济学预测”应用软件以持续获得一手数据,改进模型,动态跟踪研究成果,培育远程教育经济学科。
二、结论与对策
(一)远程高等教育成本的归集与分类
根据远程教育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考虑到电大是系统办学,开放教育分中央电大、省(市)级电大和教学点三级管理,远程教育成本核算主体有各级电大的特点,课题组按照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则和基本程序,从部门实际成本发生项目入手分解,最终将成本归集为四大类:固定资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学习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每类成本下又细分出若干二级项目。固定资产成本包括房屋(按20年折旧计算,不含土地);办公、教学仪器设备(按5年折旧计算);应用软件、图书、光盘(当年购置费)等项目。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国家工资、津贴及奖金、专项酬金、短聘人员工资、教职工培训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项目。学习资源成本包括制作费(教材、网络课程、IP课件等各种媒体);购置、配送成本;系统建设;评审酬金等。管理成本包括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交通费;邮电费;网络运营、维护费;维修、物业管理、供暖费;水、电费;广告宣传费;办公费;考试费;科研经费;教学质量保证经费;奖、助学金;证书费;党建、团建费等项目。
(二)电大系统不同层级办学单位成本结构
依据2002年-2005年中央电大及省、地市电大开放教育成本的财务数据,整理、计算得到电大系统不同层级办学单位成本结构(见表1)。
表1 2002-2005年电大成本结构(%)
固定资产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 学习资源成本 管理成本
中央电大
省级电大
地市电大
(数据来源:本课题从获取的中央、7省、18个地市电大的4年的财务数据计算而得)
表1显示,电大不同层级办学单位之间成本结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层级办学单位在开放教育学生培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的不同。
(三)远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远程高等教育成本与学费的内在机制或关系,是以政府和学员付出成本为主体的二元成本结构。在国家财政负荷偏重的形势下,政府没有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远程高等教育,对电大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对在编人员工资的相对保证,因此,构成支撑远程开放教育支付成本增长的主体来源是学员交纳的学费。2006年的电大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近些年,政府对电大的投入总体上占电大总成本的30%,西部地区更低约为24%。适时地根据系统办学的实际发展需要支付的成本来确定基本合理的学费收取标准,应该说,是非常必要的。
从服务企业借鉴远程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特性表现在具有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市场特性和成本习性,教育资源具有教育超市的物品性质,教育支持服务系统体现出现代服务业属性,以及固定成本成为成本管理的重点等。远程教育成
电大远程教育成本效益实证与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