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c

(二) 计算理论

两类信息可互相转换

A代表人物:Kosslyn

B主要观点:该理论尝试说明表象的过程:

a b c

表象两因素:表层表征 &深层表征(本义&命题表征);

表层表征:存在于短时记忆中,类似画面(保留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

容量有限,极易衰退。

深层表征: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

分两类:本义表征:提供信息描述客体的样子

命题表征:由抽象命题表构成,用来解释客体。

d 从深层的本义表征出表象的过程:图示、发现、放置、表象过程。

情绪理论

、早期理论

(一) 詹姆士一兰格理论(情绪的外周理论)

A代表人物:詹姆士 &兰格

B主要观点:a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b

也叫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C评价: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二) 坎农一巴德理论

A 代表人物:坎农&巴德

B主要观点:a认为情绪中枢并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b

、认知理论

(一) 沙赫特的两因素理论(情绪唤醒模型)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 出神经冲动,从而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产生生理变化。

A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B主要观点:a认为情绪体验是对生理唤醒进行的有意识唤醒(同上两个)

b c d

情绪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核心是认知。

(二) 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

A代表人物:阿诺德

B主要观点:a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

b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 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c d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 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C:接受詹姆士兰格外周反馈的观点,不同意坎农巴德关于丘脑控制的说法。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定说

A代表人物:拉扎勒斯

B主要观点:a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b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c 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C :总之,拉扎勒斯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生理行为认知三种成分的综合反映。

动机理论

(一) 本能论

A代表人物:詹姆斯&麦独孤

B主要观点:a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

(麦独孤)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而能的行为模

b c d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

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人有

18种本能。

C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同情” D评价:支持该理论的有:精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缺点:不能确切地揭示行为的原因,循环论证

(二) 驱力理论

A代表人物:赫尔(驱力降低理论) &伍德沃斯(驱力)

B伍德沃斯(驱力):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性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 个体行为以满足需

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C赫尔(驱力降低理论):a个体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 能量使需要得到满

足,进而减少驱力。

b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 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驱力分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

D评价:a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

b

不能解释驱力增加的行为,如绝食抗议、悬梁刺股。

(三) 唤醒理论

A代表人物:赫布和柏林

B主要观点:a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个体一般偏好中等强度 的刺激水平,因其能引

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b 唤醒理论三原理: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高于它就减少刺激;低于它便增加刺激。

二是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三是个人经验对于偏好有影响,丰富经验的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四) 诱因理论

A代表人物:赫尔

B主要观点:a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b c

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诱因与驱力分不开,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C评价:强调外在环境对引发行为的作用

(五) 认知理论

I――期待价值理论

A 代表人物:托尔曼

B 主要观点:a行为的决定因素是对目标的期待;

期待被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与刺激的联系。

n —动机归因理论

b

A 代表人物:海德和韦纳 B 主要观点: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海德:a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

b 人们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和外部原因\内控

维纳:a系统提出归因理论;

&外控型”;

b c

增加稳定性维度: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运气努力是不稳定的;

将行为进行不同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并出现情绪反应。

川——自我决定理论

A 代表人物:德西和瑞恩

B 主要观点:a强调“自我”在动机中的作用,

b c d

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自我决定是一种选择能力,行为决定因素; 人类行为分为:自决行为(设计选择行为)

&非自决行为(无动机)

w――自我效能论

A代表人物:班杜拉

B主要观点:a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

b c d e

人的认知变量,如注意、期待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结果期待 自我效能感:推测和判断自己是否有某种能力完成某种行为(高低)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效果期待(能力));

V ----- 成就目标理论

A代表人物:德韦克&尼科尔斯

B主要观点:a成就目标是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

b c

评价标准和原则:任务标准、自我标准、他人标准;

目标分为:掌握目标(任务和自我标准)和成绩目标(他人标准)

需要层次理论

A代表人物:马斯洛

B主要观点:a人的需求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b 认为这五种是人的基本需要;

c d

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只有满足了低级需求,高级需求才会出现

智力因素说

(一) 独立因素说

A代表人物:桑代克

B主要观点:a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b c

(二) 二因素说

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 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C批评: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T不独立。

A代表人物:斯皮尔曼

B主要观点:a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

b c b

G因素&S因素;一般能力或因素(G ),是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

S ),是保证人们完成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

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特殊能力或因素(

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 G因素和S因素的参与。

G因素决定了人们不同智力作业时有相关,而因为 S因素的存在,作业成绩不是完全相关。

但是,将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绝对对立起来而未看到其联系是不可取的。

C评价:a对理解智力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与规律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三)多元智力理论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A代表人物:加德纳

B主要观点:a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 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b c

七种智力:言语、逻辑一数学、空间、音乐、身体运动、社交和自知智力。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智力结构理论

(一) 吉尔福特三维结构理论

A代表任务:吉尔福特

B主要观点:a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内容: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 操作:智力活动的过程,是由上述对象或材料引起的。包括认知(

维(D)、聚合思维(C)和评价。

产品: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的结果,包括单元(

换(T)、系统(S)和应用(I )。

C)、记忆(M)、发散思

V)、分类(C)、关系(R)、转

b 由于三个维度的多种形式的存在, 智力可以用不同的测验来检验。

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 5 X 5X 6= 150种。不同的

C评价:三维结构理论同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品,对智力测验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 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A代表人物:阜南(继承斯皮尔曼二因素) B主要观点:a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b

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

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群因素; 第三层为小群因素,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 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智力信息加工理论

(一) 智力三元论

A代表人物:斯腾伯格

B主要观点:a认为完备的智力理论应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

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即智力的内在成分 ,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

b 这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

分起核心作用;

情境亚理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的心理活动,

择新环境的能力。

经验亚理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 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

能力。

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适应环境、

塑造环境和选

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

C:评价:a成分亚理论是其中最主要和最完善的理论; b 有利于智力测验的编制。

(二) 智力PASS模型

A 代表人物:Naglieri & Das

B主要观点:PASS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

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 4种认知过程,

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信息加工系统:包括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以鲁利亚机能系统理论为基础)

b 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c 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是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人 格 理

一、特质理论

(一) 奥尔波特特质理论

A代表人物:奥尔波特

B主要观点:a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b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二)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A 代表人物: 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 B 主要观点:

a表面特质: 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

根源特质: 1隐臧在表面特质后,深臧」人格纟口构内层,制约表面特质的基础

根源特质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中介,通过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 2

b

3

根源特质各自独立,相关极小,普遍存在。但是各个根源特质在每个人强度不 同,这就决定了人与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c

体制特质 :先天生物决定; 环境特质 :后天环境决疋;

动力特质 :使人趋向目标,包括胜利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 :知觉和运动方面,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气质特质 :决定情绪反应的速度和强度的特质。

d

e

f

g

C 卡特尔由此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

(一) 大五因素(人格的海洋 OCEAN

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国际通用的

、现代特质理论

16PF个性问卷。

A代表人物:塔佩斯(词汇学的方法)

,麦克莱&科斯塔编制了量表。

B主要观点:开放性(想象、创造)责任心、外倾性(社交,果断)宜人性(信任,依从)神经质(焦虑敌对)

(二) 七因素

A代表人物:特里根

B主要观点:增加“正效价(优秀)

(三) 艾森克三因素

&负效价(邪恶)”

A代表人物:艾森克

B主要观点: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向的差异

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精神质:人格特征的光明或阴暗

三、人格类型理论

(一) A-B型人格

A代表人物:福里曼&罗斯曼

B主要观点: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

A B

(二) 内外向

型人格:性情急躁、成就欲高、外向 型人格:不温不火、容易满足、内敛,有耐性

A代表人物:荣格

B主要观点: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力比多流向)内还是外,决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人格。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wyly20o4e3xy6q955p40ne2d1fovz0149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