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万圣节由来英语介绍
篇一:万圣节由来介绍 万圣节由来介绍
万圣节(AllsaintsDay)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10月31日被称为万圣节前夕(halloween)。中国国内直接用“万圣节”指“万圣节前夜”,而用“万灵节”或“诸圣节”表示11月1日的万圣节。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halloween),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榶果。
华中最盛大鬼怪大巡游——“幽灵盛典大巡游”;鬼门大开之时“百鬼夜行”惊悚上演
节日主要流行于英语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当天主教传教士登陆不列颠诸岛的时候,
第 1 页 共 15 页
传教士们为了压制这种被他们视为异端的德鲁伊传统,就把这一天之后的11月第一天定为万圣节,纪念天主教的圣人们,希望以此打压这些鬼怪观念,所以说是先有鬼节,后有万圣节。也因为这个原因,实际上万圣节和鬼节的习俗,主要是在英伦三岛和北美的前英属殖民地,也就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其中,美国的万圣节前夕传统最初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19世纪传入。而其他发达国家则于20世纪末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而开始庆祝万圣节前夕。
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
10月31日是西方的鬼节,而不是万圣节,这是最初译者以讹传讹,流传至今。人们在鬼节这天吃南瓜饼、化装、戴假面具,尤其在晚上恶作剧;孩子们会挨家挨户敲门,问主人trickortreat?”倘若主人拿出糖果招待,就开心离去,假如拿不出糖果就会被孩子们恶搞一通。10月31日除了是鬼节外,还是宗教改革运动纪念日。 篇二:英语资料万圣节来历西方的鬼节 万圣节来历西方的鬼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
第 2 页 共 15 页
辞典解释为“TheeveofAll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脸谱化妆是万圣节传统节目
\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halloween”、“TheeveofAllhallows”、“halloween”,
第 3 页 共 15 页
万圣节由来英语介绍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