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3 专家建议
溶液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乳浊液及乳化现象教材介绍的比较简单,所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这样便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但是学生对溶剂的判断上有时候还会出错,所以还要加强练习,直至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5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
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步骤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现象 结论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