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1、掌握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
(1)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微生物对于低温的敏感性较差,少数微生物能在一定的低温范围缓慢生长,但大部分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食品经冷冻并维持在-18℃以下冻藏,几乎可以阻止所有微生物的生长; (2)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催化反应适宜活动温度为30~50℃,在冷冻冷藏中,酶活性显著下降,但并不完全失活,可以在低温保藏之前采用热烫处理,预先将酶的活性完全破坏,保证低温食品的质量。 (3)低温对其他变质因素的影响 低温保藏可以延缓、减弱食品中的氧化作用、生理作用、蒸发作用、机械损害、低温冷害等,从而延长食品的贮存期。
2、了解食品低温处理的一般工艺过程。
食品物料→前处理→冷却或冻结→冷藏或冻藏→回热或解冻 3、冻结前食品物料的预处理有哪些? 热烫 灭酶
加盐 水产品、肉类 浓缩 液态食品 加抗氧化剂 水产品
包冰衣 冻鱼,抗干燥,糊上海藻酸钠、CMC等 包装 减少氧化、微生物污染、水分蒸发 4、低温保藏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1)酶活性下降,物质代谢减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随之减慢。
(2)由于各种生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不同,破坏了各种生化反应原来的协调一致性。 (3)不可逆性蛋白质变性,从而破坏正常代谢。 (4)冷冻使溶质浓度增加促使蛋白质变性。 (5)冰晶体使细胞遭受机械性破坏。
5、食品低温保藏过程中,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降温速度、过冷状态、低温介质、贮存期长短、交替冻结和解冻等。
6、食品低温保藏过程中,长期处于低温,微生物能产生新的适应性。因此要尤其注意病原菌的控制问题,如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等。 7、了解食品冷却的目的(阻止微生物的败坏、保持食品原有品质、排除田间热)和方法(空气、冷水、碎冰、真空)
8、掌握食品的冷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1)水分蒸发:食品贮藏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导致的重量损失称为干耗。 (2)冷害:是指果蔬由冰点以上不适宜低温(0-15℃)所造成的生理病害。
(3)后熟作用:指果蔬在采后经过一段时间或处理之后,完全表现出本品种典型性状,食用品质达到最好。
(4)移臭和串味:气味相互影响的食品应分别储藏,或包装后储藏;冷藏库长期使用后,会有一些特有的臭味,称为冷藏臭,也会转移给冷藏食品。
(5)肉的成熟:动物肉在宰后,肉质柔软,持水性很高,但僵直之后,肉质变为粗硬,持水性大大降低,再经历一段时间的解僵,肉质和持水性有所恢复,风味极大改善,这种变化过程为肉的成熟。一般在0~1℃下进行
(6)寒冷收缩:若畜禽屠宰后在未出现僵直前快速冷却,肌肉将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叫寒冷收缩。易发生寒冷收缩的情况:宰后10h内,肉温降到8℃以下;牛和羊肉较严重,而禽类肉较轻;肉的表面较易寒冷收缩;肉的pH值低于6时,较易寒冷收缩。
(7)脂肪的氧化:冷却冷藏过程中,食品中所含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的氧化、聚合等复杂变化,同时使食品出现变色、酸败、发黏等现象。变化严重时称为“油烧”。 (8)淀粉老化:?-淀粉的?化,淀粉老化作用最适温度是2-4℃。 (9)其他变化:营养降低、感官品质的下降、微生物变质现象等。 9、掌握食品的冻结过程
食品在冻结过程中,温度逐步下降。依据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冻结过程一般三个阶段: (1)初阶段:食品温度下降至冻结点,放出显热;
(2)中阶段:食品中水分大部分冻结成冰,排除潜热,包括晶核的形成和冰晶体的增长; (3)终阶段:从成冰后到终温(一般是-5~-18℃),包括冰的降温和内部余下的水继续结冰。 食品的冻结点——当食品的温度降至水的冰点0℃以下时,食品中液体的水转变成固体的冰,食品开始变硬。冰晶开始出现的温度即食品的冰点或冻结点。
最大冰晶生成带——在食品冻结过程中,水分开始形成冰晶时的温度,一般低于0℃。 低共熔点温度(-55~-65℃)
食品中的水分冻结量占总水分的百分率即为冻结率,保证冻品质量,冻结率应90%以上。 10、冻结速度的划分方法
按时间划分: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的时间 30 min以内——快速冻结 超过30min——慢速冻结
11、食品冻结过程对食品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机械性损伤、细胞的溃解、气体膨胀三个方面。
12、了解常用的冻结方法的优缺点 (1)低温静止空气冻结
优点:对食品无害、成本低。
缺点:效果差,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送风冻结(1~2m·s-1) 优点:提高冻结速度
缺点:干耗,风速不均匀而造成温差 (3)强风冻结(3~5 m.s-1) 优点:冻结速度极快
缺点:干耗严重,耗能较大。 悬浮冻结——也称流态床冻结,强风将颗粒状或切分的食品物料吹起做上下运动,传送带使物料往前运动,目前常用于“单体速冻” (4)接触冻结 装置:平板冻结机
优点:冻结速度颇快。多应用于水产品,如鱼、虾等。 缺点:属间歇式生产类型,适用于小型加工。 (5)高浓度低温盐水(-50℃左右) 优点:速冻快
缺点:只适于水产品
(6)液氮(-196℃ )和液态二氧化碳(-78.9℃ )
优点:生产效率高,产品品质优良。 缺点:成本高
13、-18℃以下冻藏能更好地保持食品品质; 目前食品冻藏常用的冻藏温度为-18~-35℃。 14、掌握食品在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其控制措施 (1)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 冰晶的成长——在冻藏过程中,未冻结的水分及微小冰晶会有所移动而接近答冰晶并与之结合,或者相互聚合形成大冰晶,而冰晶的数量在减少,这种现象在温度波动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这种过程就称为冰晶的成长。
工艺措施:低温速冻、提高冻结率;避免贮运温度波动。 (2)干耗
工艺措施:足够低温、减少温差、增大相对湿度、加强密封包装、表层镀冰衣。
(3)冻结烧——食品在冻藏期间由于脂肪氧化酸败和羰氨反应,从而产生哈喇味和黄褐色的现象。
冻品种类易发生“冻结烧”程度:畜肉<禽类<鱼类
工艺措施:采用较低的冻藏温度(<-18℃),采取隔氧措施(镀冰衣或密封包装等) (4)化学变化:变色、变味、损失营养物质。 控制措施:
真空包装,减少氧化;
用抗氧化剂浸渍后冻结,再用此溶液包冰衣冻藏; 硫处理或加入抗坏血酸;
加入糖浆,减少与氧接触的机会; 热烫、护绿处理。 (5)汁液流失
——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的持水能力,由于冻结和冻藏中的不可逆变化而丧失,当解冻时不能与冰晶融化的水重新结合,造成液汁损失。
工艺措施:冻结前加入保水剂;快速冻结;避免贮运温度波动。
15、名词解释:食品的低温保藏、冷链、干耗、肉的成熟、肉的寒冷收缩、食品的“油烧”、食品的冰点、最大冰晶生成带、冻结率、冰晶的成长、冻结烧等。
食品低温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酶活动及其他变质因素的一种方法。
冷链cool chain——指低温保藏食品的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整个环节都处于该食品所要求的低温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