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想象
5、情感 6、理解
第五章 教师的基本能力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
考纲解析
1.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2.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3.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 4.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5.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主要考核平时的办公室软件: PPT、WORD、EXCEL等, 以单选为主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考纲解析
1.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2.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
事物之间的关系
3.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以理解方法论,然后应用为主 需要理解其中并多动手练习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特点: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性联系。
二、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1. 定性分析
了解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为了确定客观对象各种成分的数量的分析,主要解决“有多少”的问题。
3. 因果分析
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的原因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问题。
4. 可逆分析
作为结果的某一现象是否又反过来作为原因,从而产生原来是原因的那一现象呢?
5.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它将分析对象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系统。系统分析又是一种多层次的分
析,它把分析对象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
二)综合
综合就是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
体认识。 1. 感觉活动综合 三)概括
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在思想上把从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上,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个概念。
2. 理论的综合
3. 自然科学的综合
三、比较、演艺、归纳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
比较是对照各个事物,以确定其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
1. 横向比较 二)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三)演绎
演绎是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
1. 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1)直言命题分类 (大家自己看) (2)对当关系
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存在必然制约关系,这种关系叫做直言命题之间
的真假对当关系。
①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② 下反关系:具有下反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 ③ 反对关系。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同假。 ④ 从属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3)直言命题的主要推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三段推理 变形推理
第一,换质推理 第二,换位推理 第三,换之位推理
2. 复言命题
2. 纵向比较
复言命题是由若干个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根据逻辑联结词的不同,可将复言命题
分为四种: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四)归纳
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
全归纳法。
1.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归纳和演绎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两条方向相反的思维途径,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后者是
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归纳和演绎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共有的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的起点。 首先,归纳与演绎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其次,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相互转化。
2. 归纳类题目
1) 削弱型。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论证或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最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2) 加强型。一般是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
以得出该结论。
3) 前提型。在题目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要求从备选项中找到另一部分前提来将推理补充完整的试题。 4) 解释型。一般是题目中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或说法,要求从备选项中找出能够解
释的选项。
5) 评价型。要求考生对论证的结构、观点、有效性、错误等作出评价。 6) 结论型。题干中给出几个前提或条件,要求从选项中选出可能的结论的题目。
五)图形推理
1. 对比推理 2. 视觉推理
3. 拆分重组推理
4. 平面图空间还原推理 5. 九宫格推理 6. 延续推理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
考纲解析
1.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
重要细节;
4.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以上主要提供方法,便于我们更好地做分析题; 在分析题中,一般会提出的问题,如上第1、2点,占4分,第6点点10分。 第四节 写作能力
考纲解析
1.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2.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材料
3. 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4.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以上提供的方法论,需要理解其中的方法等,应用到实际 建议在写作文前先列提纲,把文作相关结构先构思好 知道各个文体,根据试卷提出的文体进行撰写
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