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网址 http://jiaoxue5u.ys168.com/
第十三章《第三节 比热容》
【测】
1、热量总是从 温物体传向 温物体,高温物体 ______热量,温度 ___ _,低温物体 __ __热量,温度 __ ___,热量的单位是 ___ ___。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__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 ____,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 ____有关。
4、取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 ____有关。 5、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导】
一、 物体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实验:小明同学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很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后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研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的白枳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 照射时间(分钟) 温度 海水 (℃) 沙子 0 31.0 31.0 2 31.5 32.5 4 32. 34 6 32.6 35.5 8 33.0 35.8 10 33.4 36.6 12 33.8 37.5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1、 同种物体
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 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 2、 不同的物体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_________ 二、比热容
1、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单位: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符号: 。 4、公式: _________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
【说】
1. 钢铁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冰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比热容表,你知道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有一些什么特点吗?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同种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 【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 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5.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 D.水的凝固点较低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
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 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