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7 各阅览区老年人及残疾读者的专用阅览座席应邻近管理(出纳)台布置
4.4.2 目录检索空间应*近读者出人口,并与出纳空间相毗邻。当与出纳共处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利用过厅、交通厅或走廊设置目录柜时,查目区应避开人流主要路线。
4.4.7 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
4.5.3 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2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3陈列室应采光均匀,防止阳光直射和眩光。 4.5.5 报告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2报告厅,宜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3与阅览区毗邻独立设置时,应单独设出人口,避免人流对阅览区的干扰;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4.6.3 采编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与典藏室、书库、书刊人口有 便捷联系;
2平面布置应符合采购、交换、拆包、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和加工等工艺流程的要求; 3拆包间应邻近工作人员入口或专设的书刊人口。进书量大者,人口处应设卸货平台; 4.6.4 典藏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l当单独设置时,应位于基本书库的人口附近;
4.6.8 美工用房最好北向布置,工作间内应设置给排水设施,或设小洗手间与之毗邻 6.2.3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6.4.1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散设置。
6.4.4超过300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予以保护 5.0.2.3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5.0.3.2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5.0.5.2 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3.2.4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3.2.7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3.2.9 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交*口应大于80m。
4.1.6 汽车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
3.2.11 地下汽车库的排风口应设于下风向,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 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坡度:微小型车15%; 中型车12%; 大型车10%; 铰接车8%
4.1.8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2.0.2 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
2.0.4 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一、副食粗加工宜分设肉禽、水产的工作台和清洗池,粗加工后的原料送人细加工间避免反流 二、冷荤成品应在单间内进行拼配,在其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的前室; 三、冷食制作间的入口处应设有通过式消毒设施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1一、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
2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3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人口距离不应小于20m 4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3.1.5 疗养院主要建筑物的坡道。出人口、走道应满足使用轮椅者的要求 3.2.1 疗养院疗养员活动室必须光线充足,朝向和通风良好。 <住宅设计规范>
3.7.2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7.3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 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 10m。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 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 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建筑材料与构造小结
1.房屋构造组成:基础、墙、楼板和地面层、楼梯、屋顶、门窗。
2.建筑层数分类:①住宅建筑层数分类:1-3为低层、4-6为多层、10层以上为高层。②公共建筑层数分类: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单层公共建筑,高度为我国消防补救之极限高度。超高层建筑层数分类:超过100m。
3.按房屋承重结构的材料可分为5类: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 4.建筑耐火等级:一级的耐火性能好,四级最差。
5.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作用力、气候条件、人为因素。
6.建筑模数协调中,建筑模数规定了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减去缝隙为构造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规定。
7.从建筑材料来划分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按高层建筑的高度分为四类:①9-16层(最高到50m);②17-25层(最高到75m);③26-40层(最高到100m);④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放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10层和超过10层的居住建筑和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8.墙体类型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墙体类型按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材墙。
9.结构布置是指:梁、板、墙、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其分类:横墙承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半框架承重方案。
10.标准砖尺寸:240mm×115mm×53mm,长:宽:厚4:2:1。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的强度的等级分5级:MU30、MU25、MU20、MU15、MU10。
11.墙身防潮: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与
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应至少高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12.过梁用来支撑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重,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撑楼板荷载,过梁是承重构件,其物分三种:钢筋混凝土过梁、平拱砖过梁、钢筋过梁。
13.圈梁的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钢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其分两种: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圈梁。
14.楼板层基本组成:面层、楼板、顶棚。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方法不同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15.装配式楼板类型及特点:①平板:当板的跨度在2.4m以内,板的厚度为60m左右,常将板作为实心板。②槽行板:当板的跨度尺寸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根据板的受力情况,可将板作为由肋和板构成。③预制板:其长度应与房屋的开间或进深一致,长度一般为300mm的倍数;板的宽度根据制作、吊装和运输条件以及有利于板的排列组合确定,一般为100mm的倍数;板的截面尺寸须经过计算确定,在确定板的截面高度时,还应该考虑与砖的尺寸相配合,以便于墙的砌筑。 小结16-30
16.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30m以上的建筑。 17.饰面装修基层可为实体基层和骨架基层。
18.抹灰按质量要求和主要工序划分:①普通抹灰:一层底灰,一层面灰,总厚度不大于18mm。②中级抹灰:一层底灰,一层中灰,一层面灰,总厚度不大于20mm。③高级抹灰:一层底灰,数层中灰,一层面灰,总厚度不大于25mm。
19.凡在墙体外表面不做任何外加饰面的墙体称为清水墙,反之混水墙。
20.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按其构造方式分为梁承式、墙承式、墙悬臂式。
21.屋面排水形式:①材料找坡:材料找坡适用于坡度为5%以内,跨度不大的平屋顶。②结构找坡
22.屋顶排水方式:①无组织排水;②有组织排水,使雨水有组织地排到檐沟中,经过水落口排至水落斗,再经过水落管排到室外,最后排往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有组织排水常用方案:檐沟外排水、女儿墙排水、内排水。 23.卷材防水屋面多层材料叠合而成,按各层的作用分别为: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找平层一般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浆,也可采用1∶8沥青浆。其中防水层做法:在找平层上刷冷底子油一道,将调制好的沥青胶均匀涂刷在找平层,边刷边铺油毡,铺好后刷沥青胶再铺油毡,如此交替进行至防水所需层数为止,最后一层油毡面上仍需刷一层沥青胶。保护层的构造做法通常有:用沥青砂浆铺贴缸砖、大阶砖、混凝土板等板材:在防水层上现浇30-40mm厚细石混凝土
24.分格缝(又称分仓缝)是一种设置在刚性防水层中的变形缝,其作用:①大面积的整体现浇混凝土防水层受气温影响产生的温度变形较大,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②在荷载作用水屋面会产生扭曲变形,支撑端翘起,易于引起混凝土防水层开裂,如在这些部分预留分格缝就可避免防水层开裂。
25.平屋顶的保温层的位置有两种处理方式:①将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之上,防水层之下,成为封闭的保温层。这种方式通常叫做正置式保温,也叫内置式保温。②将保温度放在防水层之上,成为敞露的保温层,这种方式通常叫做倒置式保温,也叫外置式保温。
26.平屋顶的隔热与通风有做法:屋顶间层通风隔热、屋顶蓄水隔热、屋顶植被隔热、屋顶发射阳光隔热等。 27.门框的安装根据施工方式分后塞口和先立口两种。
28.常用平开窗分:外开窗、内开窗、双开窗。
29.内开窗与外开窗的构造方法的不同:外开窗窗扇向室内开启,窗框裁口在外侧,窗扇开启时不占室内空间,不影响室内活动,有利于家具布置,防水性较好,为了利于防水,中横框常加做披水。内开窗窗框裁口在内侧,窗扇向室内开启,防水性差,因此需在窗扇的下冒头上做披水,窗框的下框设排水孔等特殊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等的连接固定点,每边不得少与两点,且间距不得大于0.7m。
30.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上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何载,并把这些何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地基上,地基则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层。
31.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的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叫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等于5m者或者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为浅基础,大于5m者或者基础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为深基础。基础的埋置深一般不应小于500mm。
32.按基础材料不同可分为: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按基础传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刚性基础、柔性基础。
33.工业建筑的类型:工业化建筑通常是按建筑结构的类型和生产施工工艺的不同进行分类的,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主要是发展不同材料的剪力墙结构和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框架结构。 按结构类型与施工工艺的综合特征将工业化建筑划分以下几类:砌块建筑、大板建筑、框架板材建筑、滑模建筑、升板建筑和盒子建筑。
34.砌块按其构造形式通常分为实心砌块和空心砌块。按质量大小和尺寸大小分为三类:小型砌块(每块200N以下)、中型砌块(每块3500N以下)、大型砌块(每块3500N以上)。
35.砌块排列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①上下皮砌块应错缝搭接,做到排列整齐,有规律,尽量减少通缝,使砌块墙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②内外墙交接处和转交处,砌块也应彼此搭接;③应优先采用大规格的砌块,使主砌块的总数量在70%以上;④为了减少砌块的规格,在砌体中允许用极少量的普通砖来攘砌填缝;⑤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上下皮砌块应孔对孔、肋对肋、使上下皮砌块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以扩大受压面积。
36.为了加强屋面的整体刚度,宜用整间的预应力混凝土大楼板和屋面板。板材连接是大板建筑非常关键,板材连接有干法连接和湿法连接两种。
37.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纯框架结构、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枪体系、筒体体系。
38.玻璃幕墙以其构造方式分为有框和无框。玻璃幕墙以施工方法分为现场组装(元件式幕墙)和预制装配。 39.地下室防潮与防水的做法: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低坪0.3-0.5m而无滞水可能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影响,这时一般只作防潮处理。其构造是在地下室顶板和底板中间设置水平防潮层: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先做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并高出散水300mm以上,然后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至散水底),最后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回填隔水层。地下室的防水处理有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弹性材料防水。 40.建筑装修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无机装修材料(铝合金、大理石、玻璃等)和有机装修材料(木材、竹材、有机高分子材料等)
41.人造石材墙面的安装方法应根据板材的厚度而分别采用栓挂法和粘贴法。 42.吊顶的形式:连片式、分层式、立体式、悬挂式。
43.吊顶的构造组成:基层(由吊筋、主龙骨和次龙骨组成)、面层。
44.在建筑物外墙上的遮阳措施,常见以下4种: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挡板遮阳。
场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