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遍布各行各业,农村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基础偏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滞后现象,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文件中“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流通工作”的具体措施上提出:“支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这一指导性意见体现了政府对农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进入市场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除了地理位置,物产资源等因素外,信息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一些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种相对廉价但有效的营销工具。 在信息经济时代,掌握信息的速度决定你是否能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是否会被市场认可,在信息服务业相对落后的农村地方发展电子商务,更有现实意义。 中国B2B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预计: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业整体营收有望首度突破150亿元大关。《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其中长三角占33.52%,珠三角占32.04%,北京占8.86%,国内其他地方占25.58%。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电子商务配套产业环境良好的省市。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滞后,意味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2009年中央投入“三农”的资金将高达创纪录的八千亿元,大幅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国家必然会逐渐加大农村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年内将会实现规模化的普及应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普及电子商务,对发展农村中小型乡镇企业,缓解农村人口就业状况,合理利用耕地,积极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又面临许多的问题,如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应的技术支持,传统的农村观念的转变等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着重重困难阻力,但最终将会是一条光明大道。 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将任重而道远! 因此,本人认为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关于农村电子商务,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什么是农村电子商务,百度知道给出的定义如下: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沈阳农业大学的孙百鸣在其2005年发表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中谈到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目前,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逐步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无论从交易规模、数量、还是利用率、社会影响力、效益等方面看,中国农村电子商务都滞后于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的李霞在2007年《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中也谈到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在市场经济较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尚未建立好一个真正的电子商务,更何况农业,然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又势在必行。就目前的农业网站来说,网站的建设还只停留在发布供求信息上,缺乏专业性,还没有较好的模式可借鉴。 云南农业大学的李异菲,张德亮(2007)在其共同发表的《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指出了: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前提,而我国农村现今网络通信设施的现状,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原有的基础工作也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 王海龙(2007)《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想》也有相类似的观点:电子商务的物理载体是信息基础设施,没有网络,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没有计算机系统,电子商务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河北大学的樊鹏(2007)发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到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这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干部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信心,对网络经济的作用认识不清。因而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也就不够。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掌握信息的速度决定你是否能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是否会被市场认可,在信息服务业相对落后的农村地方发展电子商务,更有现实意义。 怎样使农村电子深入人心,商务高凌云(2008)在《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中提到了一些方法:要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办好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有计划地对乡村科技骨干和科技专业户、带头户进行技术培训。有关部门应采取灵活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充分利用书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手段,对农民开展科普教育,使他们了解新事物,应用和掌握新技术,从而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水平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而恽刚在其《让中介叩开农村电子商务大门》中认为:建立一种新型的农村电子商务中介公司网站,将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理由有四: 首先,它可以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我国农业技术普及的主要困难是人才缺乏。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公司可以从全国,甚至全世界聘请专家网上兼职,对公司及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其次,它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公司实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与相关技术及生产资料,将促进农户按市场要求进行生产,促使农业从粗放向高效转变;第三,它可以有效降低农户负担。公司可以通过审查入住网上交易市场的企业资格,让农户直接在网上评价商家的产品与服务,建立商家信誉评价体系等方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最后,它有助于促进农村的专业化分工。农户可以集中精力于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可由公司与相关机构协助解决。 朴光秉在2006年发表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分析》,文中谈及了法律法规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他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借助法律进行规范管理,农村电子商务的远程交易决定了需要全国的信用体系来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网络交易的规则。虽然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但是该法只是对电子商务交易的身份认证进行了原则上的指导,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对电子商务交易进行约束的制度。 李霞在《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中提出了农场品标准化跟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农产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其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将会影响农场品在网上的销售。没有标准,就不能对产品进行比对,就没有衡量产品质量的准绳,就难以作出合适的差别性定价。因此,首先要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和相关内容的研究,只有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业电子商务才能做到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有关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中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比较透彻。除了这些因素外,如何将先进的科学营销管理手段与电子商务技术相结合,怎么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村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怎样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到农村就业,也是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以及需要详细研究的问题。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其中包含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研究。首先描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状况,其次说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最后叙述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为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实意义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阐述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然后举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实例,最后提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三部分提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系统模型。首先研究农村电子商务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系统。 第四部分是展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首先介绍国外农村电子商务最新进展,最后预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为:观察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前景 研究的方法有: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09.11.12-2009.11.20:深入调研,收集相关的一手和二手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已发表的论文,在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的同时为开题报告做好准备。 2、2009.11.12-2010.1.4: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好开题报告,并经过反复修改过程,掌握论文开题报告写法。 3、2010.1.5-2010.1.15:开题报告修改并定稿。 4、2010.1.15-2010.3.20:在占有尽可能多的论文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5、2010.3.21-2010.4.5:配合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工作的中期检查,完成二稿和三稿的修改。 6、2010.4.6-2010.4.19:论文定稿并进行规范化审核。 7、2010.4.20-2010.4.30:将完成的论文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宿舍笔记、社会调查记录、实验数据原始记录等超过材料交给指导教师,并提出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形式及内容进行审核。 8、2010.5.4-2010.5.15:经过系论文指导小组审阅通过后做好论文定稿和印刷、装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