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目前,最具威胁的医院内感染是血源性传播疾病。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梅毒、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20多种疾病[1]。血液透析(HD)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治疗场所,其环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预防意识、消毒隔离观念、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质量控制等因素与是否发生交叉感染有着直接关系。如何预防HD过程中血源性传染的感染是目前HD领域关注的焦点[2],我们于1999年10月到2009年10月,采取了一系列预防HD过程中血源性感染的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999年10月到2009年9月我院透析室共收拾HD患者879例,其中男531例,女348例;年龄23-79岁,平均47.5岁;慢性肾功能衰竭70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75例。共进行HD治疗16709例次。HD前所有患者均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HA等项目检测,共检出HBsAg阳性患者18例,抗HCV阳性患者3例。 2预防措施

2.1加强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与教育

让所有医护人员认识到血液净化中心是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窗口,预防医院感染对于HD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的意义重大。认真组织医

护人员学习并掌握医院感染的理念知识和操作技术,认真组织学习消毒隔离规范。具体做法是:每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1次,新进人员上岗前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乙肝HBsAg、丙肝抗HCV阳性患者的隔离治疗、机器的清洁与消毒、患者药物的合理分发。对所有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并制订了严格的奖罚条例,认真落实执行。

2.2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具体措施是:(1)进入透析室前更衣、换鞋、戴帽子、戴口罩;(2)进出血液透析室前严格洗手、消毒;(3)操作或者接触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或污染物时戴手套;(4)收集、整理污染物时加穿防护衣;(5)对有手外伤的医护人员禁止进入透析室,且医护人员自身也需防止皮肤受损,一旦被锐器损伤,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损伤处血液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包扎。[3]如果被乙肝或丙肝病人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采用上述处理的同时报告院感染办公室,并于24小时内肌肉注射高效价的免疫蛋白产生主动免疫,阻断感染;定期进行乙肝、丙肝血清监测,每年一次。(6)对新调入人员进行HBsAg、抗HCV监测,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发现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者,按规定永久调离透析室。

2.3加强患者的管理具体措施是:(1)进出透析室前更衣、换鞋;(2)HBsAg、抗HCV阳性患者固定透析机器,做到与普通患者分室、分机透析;(3)HD过程中,对于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HBsAg、抗HCV抗体检测。

2.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4.1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严格划分区域、增设感染患者专用透析间,并有醒目标示,在各区域门口放置含有消毒液的脚垫;患者和工作人员进出血液透析室时,有各自的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制备、存放药物和无菌物品的区域与透析治疗间和存放污染物的区域明确划分,明确标示,病室内用以存放清洁物品的治疗车放在距患者2M以上的地方,以避免污染。

2.4.2正确处理体外循环管道和透析器:为了严防交叉感染,所有透析过程中的物品包括透析器、血路管、穿刺针、冲洗管、注射器等,用后焚烧并执行双登记制度。

2.4.3操作过程的管理:在医护人员操作时做到,每治疗护理1例更换1次手套。感染患者专人护理,不共用病室内的物品。从清洁区域带入污染区域未使用的物品不可再带回清洁区。每例患者治疗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感染患者用2000mg/L)浸泡过的小手巾对透析机面板及所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表面、台面、床、柜、椅、病历夹等进行擦拭。

2.4.4科学处理污物:除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排泄物、呕吐物收集在密封的容器内焚烧外,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如废液桶、床单、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表等,均执行一人一用一换一消毒制度,具体方法:(1)废液桶:用大号塑料容器盛入浓度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将用后的废液桶整体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净备用。(2)床单:除按床单位要求配有两套床单、被套、枕套外,每例患者每次

应用两个一次性床单,这样防止被服之间的交叉感染。(3)血压表:用后将袖带打开,用止血钳夹住无气囊的一端挂起,紫外线照射30min.(4)听诊器: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5)体温表: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后,清水冲净浸泡于75%的酒精中消毒备用。(6)HBsAg、抗HCV阳性的患者应用的非一次性物品进行专室专用,专门消毒处理,防止交叉传播。 2.5输血的管理:为避免输血感染,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HD患者自身供血为主。 3结果

HBsAg、抗HCV阴性的患者未发现转为阳性者,相关医护人员均未发现阳性者。 4讨论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60%[4]。近几年来在乙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后,丙型肝炎逐渐成为引起HD患者发生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引起了普遍重视。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近几年来我国HD患者HCV的发病率为13.7-67.6%[2]。目前认为,HD患者的血源性疾病高感染率与反复输血或血浆及HD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有关。前者的原因主要与献血员筛选不严格有关[5];后者的原因与透析机消毒不严格,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重复使用,被服被血液污染,护士对不同患者操作时未更换手套等因素有关[6]。我们结合10余年的工作经验,认为HD过程中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使每名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

感染控制知识,加强自我防护;避免透析器和管路的复用;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各种操作均执行一人一用一换一消毒;加强对感染患者的管理,与非感染者分室治疗;切实处理好污染物;对HD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做到严格细心,严格操作规程,才能有效避免HD过程中血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2]郁佩青,徐琴军.血液透析患者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15-617.

[3]殷小基.医院职业性伤害监测和处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33-35.

[4]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52.

[5]李保春,陆军,许静等.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29-331.

[6]宫济武,李淑萍,周航等.血源性感染检测指标选择探讨[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2,12(8):567-569.

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目前,最具威胁的医院内感染是血源性传播疾病。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梅毒、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20多种疾病[1]。血液透析(HD)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治疗场所,其环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预防意识、消毒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we7j7z6zn1ujtp7zqyg25ui718xn3018v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