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4-2015第一学期妇产科、儿科护理学11月考前辅导资料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考前辅导

一、参考用书

教材名称 《妇产科护理学 》 (第3版) 《儿科护理学 》 (第3版) 作者 郑修霞 出版社 ISBN 7-117-04879-4/R·4880 单价 25.5 人民卫生出崔焱 版社 7-117-04880-8/R·4881 26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重点概念归纳总结

(一)妇科护理学 1.子宫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

子宫峡部: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位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称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2.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1)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2)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第 1 页 共 9 页

(3)主韧带:固定子宫颈位置以维持子宫正常位置使之不致下垂的重要组织。

(4)宫骶韧带:与子宫阔韧带配合,维持整个子宫处于正常的前倾前屈位置。

3.妊娠中晚期常见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1)恶心、呕吐:避免空腹,起床缓慢,避免突然起身,少量多餐;食用清淡食物

(2)尿频、尿急:不必处理,及时排空,不可忍住

(3)便秘:定期排便;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增加饮水量;适当活动 (4)白带增多:每日清洗外阴,每日洗澡;严禁阴道冲洗;穿棉质内衣,经常更换

(5)水肿:休息后可缓解;警惕妊高症的发生;采取左侧卧位,下肢垫高;避免长期站或坐

(6)下肢、外阴静脉曲张:避免两腿交叉或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抬高下肢;指导孕妇穿弹力裤,避免穿紧身衣;臀下垫枕,抬高髋部

(7)腰背痛 :穿低跟鞋

(8)下肢痉挛:增加钙的摄入量;避免腿部疲劳、受凉,伸腿时避免脚趾尖伸向前,走路时脚跟先着地

(9)失眠 :户外散步、温水洗脚,喝热牛奶 (10)贫血:适当增加铁的摄入量 (1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左侧卧位。

4.简述产褥期如何护理会阴?

会阴每天2次冲洗,冲洗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会阴切口单独擦洗,擦洗肛门的棉球和镊子弃之;水肿者可热敷;血肿者,可湿敷或照射,大的需切开处理;有硬结者,可外敷;切口感染者,给予高锰酸钾坐浴。

5.试述早期妊娠的辅助诊断方法。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第 2 页 共 9 页

早期妊娠的辅助诊断方法有:①妊娠试验;②超声检查,B超最早在孕5周可见到妊娠环,超声多普勒法最早在孕7周时听到胎心音;③黄体酮试验,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1次/d,连续3—5天,停药后超过7天仍无阴道流血,则早孕可能性大;④基础体温测定,高温相持续3周以上不下降,则早孕可能性大。

6.硫酸镁使用的注意事项。

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故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控制入量,滴速以1g/h,不超过2g/h。同时监测以下指标:1、膝腱反射必须存在;2、呼吸不少于16次/分钟;3、尿量不少于25ml/h;尿少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受到抑制,镁离子蓄积,故应随时备好10%葡萄糖酸钙,及时给予解毒。

7.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处理原则?

⑴ 轻度:以休息、饮食调节为主,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⑵ 中、重度:住院治疗,按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利尿的原则,并适时终止妊娠。

⑶ 子痫:以控制抽搐、防止受伤、减少刺激、严密监护、终止妊娠为处理原则。

【例题】

孕妇35岁,G1P0,孕36周,浮肿(++),血压21.3/14.6kPa(160/110mmH蛋白尿(++),一天前出现头痛,恶心。入院诊断为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1)试写出此孕妇3个主要的护理诊断。(2)该孕妇目前应接受哪些护理措施。

(1)

知识缺乏:缺乏对妊高征处理的相关知识

有母儿受伤的危险:与子痫发作时病人意识丧失有关 焦虑:与担心高血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有关 (2)

1)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

2)指导病人摄入足够的水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及足够蛋白质的摄入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第 3 页 共 9 页

3)硫酸镁的用药护理

4)重度妊高征患者,保持病情稳定、预防子痫发生,为分娩做好准备①将病人安排在安静、光线较暗的病室,医护活动尽量集中;②准备下列物品:呼叫器、放好床档防坠床、急救药物用物、产包。

(二)儿护理学 1.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感染的途径有:

1)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临床表现:

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 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第 4 页 共 9 页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拒吃奶水。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哭声低弱。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11)面色青灰。有黄疸者可加重。

(12)可发现有感染灶:新生儿脐带炎、新生儿肺炎等。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2.支气管肺炎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1)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 2)足量、足疗程 、 3)重症宜静脉给药

4)早用药,对某些病原菌要联合用药

3.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囟门、牙齿) 1) 体重

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尤其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小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千克,正常足月影儿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千克,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体重的2倍。

2) 身长(高)

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站位测量身长。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约50厘米,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生长25厘米,1岁时身长约75厘米,第二年增长稍慢,约10厘米。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第 5 页 共 9 页

1wd0y4b37m05ej21u0rq9kfa25180i00k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