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从教十几年来,我切身感受到学生体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的造成是现行教育机制相对滞后的结果。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校内外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挤占了学生有限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还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却让孩子跌倒在生命长河的健康线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与否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同时娱乐身心、促进身体发育,达到强健体魄、振奋精神,只有通过体育课和学生的课余时间自己支配来完成。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课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这听起来像是一件让人疑惑的事情,但却不是危言耸听。近几年来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测试的数据给我们印证和强烈的警示,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呢? 一、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体力(短跑50米)、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降低,如图:
性姓名 别 马× 宋× 刘× 王× 潘× 女 女 女 男 男 50米 立定跳远 身高体重指数 肺活量指数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成绩 10〃13 11〃28 10〃78 9〃44 9〃05 得成绩 得分 分 30 0 10 40 64 1.8 1.6 1.8 2.05 1.85 成绩 得得成得成绩 分 分 绩 分 40 43 37 58 61 60 63 40 69 72 21 30 30 66 38 78 3 40 2 30 82 58∕1.62 60 67 40∕1.53 60 82 43∕1.56 60 72 50∕1.69 60 66 52∕1.62 60 这是本人所带班级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学生50米、男生引
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测试项目的得分可以看出学生的体力、耐力、爆发力、力量耐力呈下降趋势,从学生身高体重指数可以看出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呈现出增长趋势,学生超轻、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从学生肺活量指数可以看出学生肺活量明显下降。 二.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中学生青春期过早萌发,导致心理年龄比正常年龄大,不爱运动和矫揉造作被带入课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从身高、体重、还是身体的形态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让他们不愿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在课堂中,学生做操动作不规范、不到位,特别是女同学不愿意站在男同学前面,更别提在男同学面前做什么高抬腿之类的练习了,这种现象经常会有群体效应,一个班有两三个同学这样,其他同学便会模仿,有个别同学认真了,其他同学还会取笑。运动起来不大方,扭扭捏捏。虽然在课堂中经常强调“大大方方”才是美,但是学生从思想上并没有把这种“美”看做是健康体魄的来源,所以课堂中学生的不爱运动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体育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四五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除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增强体质,然而只要活动,难免磕磕碰碰,哪怕学生在体育课上
出现了擦破皮的“事故”,维权意识过分的家长就兴师动众找学校、找老师,甚至胡搅蛮缠,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体育教师上课时如履薄冰,加之受场地、器材的影响,部分体育课上原有的跳跃、投掷、单双杠等项目不得不放弃,导致体育课难以保证锻炼强度和负荷,上课又不能放任自由,又没办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也是近几年来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个人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们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况,而忘记了意志品质、抗挫能力的训练,不少独生子女表现的弱不禁风,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而家长们从“牙牙学语”之时就给以全面呵护,走路怕摔,跑步怕倒。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我让学生练习排球低手发球练习,有一位女生练习不到5分钟,便跑到我跟前,伸出略带红印的手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手都打红了,能不能不练了,给我请个假,对于这样的要求被我一口回绝了,她很无奈的回到队伍中间,而她并没有继续练习,而是看着其她同学练习。没有想到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发球的同学不小心把球发到了她的脸上,顿时她跑到旁边抱着一位见习生大哭起来,同学们停止了练习,我无奈走到旁边安慰了她几句,变让她在旁边休息一会。我就在想,这样的练习算是没有负荷的练习,只是简单的技巧练习,就这样经不起风雨,即便学习再好,将来怎能肩负重任?再者有些家长把体育活动和学习成绩对立起来,认为体育锻炼势必会影响学习成绩,成绩不好的原因都归于参加了体育锻炼,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