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数课堂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高度浓缩,把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的展现出来,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并在课堂教学中由原来的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协调地发展智能与个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三年的实验,我们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媒体观、知识观、人才观、质量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我们更深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研究组织】
研究单位: 四川省南溪县南溪镇中心校
研究顾问:李耀煌 刘庆农 杨光辉(宜宾市电化教育馆)
莫亚平 南溪县教仪站站长 张传精 南溪县教育股股长
领导成员:邓甲富 南溪镇中心校校长
王炼钢 南溪镇中心校分管教学副校长
秦有才 南溪镇中心校副校长 王晓波 南溪镇中心校教导主任
课题负责人:王炼钢 南溪镇中心校分管教学副校长
主研人员:邓甲富 南溪镇中心校校长 (中教高级教师)
王炼钢 南溪镇中心校分管教学副校长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秦有才 南溪镇中心校副校长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王小波 南溪镇中心校教导主任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刘 琳 南溪镇中心校数学教研组长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小学语
文、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使教师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得以革新,主导地位得到真正地定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报告主体】 一.立题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科教学的相关领域将做彻底的改革;学科课程将设计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并实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材选用;学科教学将强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并竭力培养青少年查询、评估、传输、有效利用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物化形态如教材、网络等,加深和拓展青少年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内化和提升其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学习化社会,中国教育惟有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才能改进和加强国际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创新。同时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在内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二、研究的意义:
在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初始阶段里,每个国家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反思历史和瞻望未来,力求在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瞻望中探求新世纪的到来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必然。在反思和瞻望中人们发现,人类在经历了三百多年前那场工业革命以后的今天,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支持当前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因此,人们把已经到来的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变化生存环境,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关系到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工作方式具有群体性、交互性、分布性和协作性等基本特征,学习也是如此,仅仅强调个别是不够的,对于某些学习内容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协商与对话,即开展协作学习。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媒体,教师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一学习内容开展讨论、互相交换信息。交互式的学习过程中既有人
机交互,也有人人交互。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信息传播和学习概念,如人机交互,网络化学习环境,网络技术所支持的虚拟学习团体等。这些新型媒体、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创造性工具;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学与教是人类教育中的永恒现象。特别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主渠道。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模式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地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优化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对推进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党和国家为有效地应对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化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的完成,为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优化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过去我们进行了“利用电教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课堂上,电教媒体充当通道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掌握的信息输入网络,学生接受信息反馈,把视听得到的事物表象进行概括,经过加工形成认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分析、判断其知识技能的情况,从而控学习内容、过程,进行有机地训练,以形成感性—理性—能力的转化。这种双向三维的反馈不是无意义的重复答应,而是我们提出“构建人机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将我们曾经探究成果,扩展为“人—机—人”交互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构建“人机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镇地处县城周围,所在地具有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和社会基础。2000年我镇耗资60多万元建设了各片的微机室和校园网,并已开始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和网络资源开发、图书信息服务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取得一些成果。然而,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实施更高层次的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学习模式与观念仍然需要加以进一步的探索。即对校园网的深入利用和功能开发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我校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批实验校,是首批市级示范学校,教师群体科研能力强,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