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月相》
一、本设计说明
月相的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难以弄懂月相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动画演示和画图说明,帮助了不少同学构建了日月地之间的运动关系,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不理解月相到底画的是月球的哪一块轮廓?观察月相时为什么有的时候西边亮有的时候东边亮?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出现在东边天空上,有的时候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上?为什么有的时候看不到月相?至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就更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学生熟悉的学校方位为场景,结合课本图示模拟演示,让学生不仅读懂课本月相示意图,还让学生通过演示实践观察后,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我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演示方案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将月相知识与身边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本设计大多是以演示和总结为主,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月相》内容是上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材《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的第二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月球概况,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储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课后习题的引导和课后阅读的形式完成。月球公转周期——恒星月内容纳入本节课月相教学内容之后,与朔望月一起对比讲解,效果较好。日月食和大小潮内容也是因为日月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在弄懂了月相的形成原因后,降低了学习难度。月相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月相的概念;月相的成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学情分析
1、我校生源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易浮于表面,不善于深思,结合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求学生设计演示方案,另一方面以步步设问的问题式引导方法,引起学生思维不断深入。
2、学生日常生活中知道中秋节的满月、也有的同学知道部分月相形状,有一点月相知识,但是大多数同学对月相的概念和其他主要月相(新月、蛾眉月、凸月等)不是很熟悉,更不理解月相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3、大多数学生读不懂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对月球与太阳的升落位置关系更不理解,也就很难理解观察月相的天空位置和月相特征。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判读八个主要月相的名称并说出对应的农历日期;说出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表述月相的变化规律;能判读不同的月相出现的时间和天空的大致位置,解析日常生活中和古代诗歌中的月相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角色互换演示日月地球三者不同位置的运动过程,直观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将观察到的八个位置的月相画在纸上;通过日月和观察者三者的位置模拟演示,理解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日月升落时间和位置关系。通过一个同学绕另一个同学转动的过程,理解地球上总只看到月球的半个月貌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我国古代诗人的借月抒情的情怀,学会分析和判别古人观察的月相;在演示的过程中,经历演示的直观性对降低空间思维难度的过程,享受合作演示共同进步的乐趣。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用篮球、乒乓球演示日月地球的位置关系。观察演示月相变化过程。辅助月相演示课件。
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和演示。 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演示和讨论,互相启发,总结规律。 七、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个乒乓球(充当月球模型),一半面积涂成阴影表示背光面;一个红颜色的篮球(代表太阳)。学生本身充当地球上的观察者。
2. 学生准备:一支笔,一张A4纸:对照P15月相成因示意图画出八个代表月相的圆圈,当月球东升西落转到相应的位置就将月相阴影部分涂黑。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我们经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此事古难全”? 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
这里的月有圆缺的形状变化实际上就是月相的变化。所谓月相是指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
【期望学生达到】建立月相的概念,回忆月相的形状;认识到月相的变化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 【画月相】请同学们画一画平时见到的月亮什么样子?一般什么时候看见的?
请画得比较多月相的同学展示其作品,说说见到过的月相形状、时间、出现在天空中的大致位置。
【过渡】月球总是半个面被太阳照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有这么多呢?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只有真正了解了月相的形成过程你才会判断你们所画月相的正误。
【期望学生达到】通过画月相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月相的热情,了解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扫清障碍
【读月相图】参看课本P15《月相成因示意图》,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读图:图中为什么有八个月球?太阳都只照亮半个月球,为什么外面八个月相各不相同?满月时怎么没有被地球挡住太阳光?学生思考后讨论。
【学生活动】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2、前后左右相邻同学讨论;3、学生解答疑问。
【教师引导】教师适时引导,对学生疑问的知识点进行释疑。 (1)八个月球是月球运行到八个位置时的状态,不是有八个月球。(2)太阳永远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和月球,八个月相是人在地球上,观察到八个不同位置的月球亮着的部分形状。画图举例并拿出乒乓球讲解蛾眉月、上弦月和满月月相的观察方位(如下左图)。
2
(3)、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不完全在同一条直线上,因为月球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不是同一平面,其夹角大约5度9分。画图或者展示图片讲解(如上右图)。
【过渡】图中有两个蛾眉月是一样的吗?两个凸月呢?他们之间怎么区别呢?提示:参考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假设你在地球上看这些月相,你会发现月相亮的方位有什么差异吗?你们讨论一下作出合理解释。
学生讨论后回答,P15插图的上方是西边亮,下方是东边亮。 【期望学生达到】理解月相示意图的读法,知道月相的观察方法和东西方位的判断,扫清读图障碍。 三、演示操作
【过渡】为了观察理解便利,以杨思中学这里的方位为标准,使用带有阴影的乒乓球代表月球(阴影部分是背光部分),篮球代表太阳来演示月相的观察活动,请分组设计演示方案,每组推荐同学上来演示。
【学生活动】设计方案,每组推选三位同学,一个同学拿篮球不动,一个同学拿着乒乓球,一个同学是地球上的观察者,观察者拿一张纸和一支笔,分别画出你观察到的月相图,结合课本插图。观看演示的同学协助演示同学解决演示问题。
第一组正确的演示是:一个学生为观察者,头顶为北极,拿着纸笔准备画观察到的月相,一个学生拿着乒乓球围绕观察者逆时针旋转,注意东西方向的变化,不断调整乒乓球的阴影面,一个学生拿着篮球站在拿乒乓球的同学外侧不动。参照课本插图演示。要求全班同学观察演示时也同时画图。
月球绕地球运行图 【期望学生达到】第一组演示主要是解决课本插图的问题,头顶为北极,注意东西方位以及月相变 化的过程,揭示演示操作问题。例如乒乓球阴影方位问题;放置的高低的问题;与课本插图不协调第二组演示:接受第一组演示教训和经验,参照课本插图,转换场景,以杨思中学地理方位为标准,地球作为参照物,日月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
【期望学生达到】第二组演示是将课本插图转化为现实场景,学生理解月相在天空中的形状和出现 演示月相的变化:详细画出八个月相图,并提醒大家注意观察演示过程中的问题:与农历对应的大概日期?什么时间可以看到?在天空中哪里可以看到?看到什么形状(哪边亮)?月相面积怎么变化?日月的升落关系?
3
农历初一的月相演示:面向东方,参照P15月相成因图,日月总是出现在同一方向。同时东升西落。看不到月相,农历初一。
演示农历初三、四月蛾眉月相:太阳在地平线以上,光线太强,所以看不到月相,只要演示太阳落山时的场景,太阳和蛾眉月的位置参照课本插图,太阳在月球西边45度先落山。因此黄昏后西边的天空上可见蛾眉月。其余学生提出异议或者指出错误,帮助演示,并画出月相。
演示初七、八上弦月:太阳落山的黄昏才看到90度的正前方的上弦月,一直到月亮落山时,太阳也就落到地球对面,也就是当地子夜时分。学生画出看到的月相并总结观看时间和月相的特点:黄昏后的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上,向着太阳的西边亮。太阳先于月亮落山。
农历十一十二凸月演示:提示学生回答月球与太阳夹角135度,画图也是西边亮,观看的月相大面积可见。
第三组演示:凭借第二组的演示,第三组演示满月和下半个月的月相变化过程,时间控制较短,举一反三,走一个过场,不详细分析,并画出月相图。
【期望学生达到】进一步熟悉月相变化过程,期待更多的同学参与设计和演示,角色互换,全班同4
农历十五满月的演示和画图很简单了,此升彼落,整过晚上都可以看到。
农历十八十九凸月的演示:要注意下半个月的凸月与上半个月凸月比较,一直是东边亮,月出在黄昏后3个多小时,一直到清晨都可见。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由学生自己演示,自己画图总结:东边亮,太阳与月亮之间的夹角为90度,月亮比太阳先升。半夜直到日出时间(上半夜)可见,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中,运行到西边的天空时,太阳升起后阳光掩盖了月球的反射光。
农历二十七二十八的下半个月的蛾眉月,也就是残月,演示画图,与太阳比较先升早落3个小时左右,太阳升起3个小时就掩盖了月相,看不见月亮了。
四、总结规律
【总结】请一个同学来回顾一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规律和判断方法?
学生说出每个点的月相特点,出现的天空位置,哪边亮?什么时间(上半个月还是下半个月、是上半夜还是下半夜)观看?
上弦月上半夜看上半个月看西边亮在西边的天空上,上上上西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