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一词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毛泽东。其中“沁园春”是词的题目。
B.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课文《敬业与乐业》中,课题“敬业与乐业”就是论据。
C.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令爱、惠存、高寿、借光、赏脸等都属于敬辞。
D.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觞、樽、玉钟、瑶盏、玉壶等都是酒杯的美称。 【答案】 C
【解析】【分析】A“沁园春”是词牌名。 B课题“敬业与乐业”是论点。 D玉壶是酒壶的美称。樽是盛酒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2.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
A. 《牡丹亭·游园》 B. 《霸王别姬》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牛郎织女》 【答案】 C
【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戏曲剧种的把握。注意把握选项句中名称,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正确。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5.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 ) A. 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自己记叙。
C. 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是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答案】 D
【解析】【分析】A.有误,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有误,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
C.有误,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6.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 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大家在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B.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巴黎圣母院》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C.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文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诗人,他的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振兴汉业为己任。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 )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B. 强调神似和写意 C. 具有高度综合性 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
但A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影响,而非题干要求的“艺术特征”。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仔细审题,谨慎答题。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D.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风筝》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11.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右侧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省简,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 C.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 (2)请用简化楷体,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 (1)C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分析】⑴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这是一幅行书作品, 行书 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的特点。 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⑵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整洁,即不要涂改。注意“会、凌、绝、览、众”等字的规范书写。 故答案为:⑴C
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点评】⑴本题考查书法鉴赏。答题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汉字字体特点: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欢快舞蹈。故选A。
⑵本题考查用楷书抄写汉字。答题时应注意,楷书主要要求是笔笔不连,突出笔画和偏旁部首的独立性,所以要规范仔细书写,速度不能太快,注意写端正,笔画和间架结构搭配合理,尽量美观。
12.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 )
A. 辛弃疾 B. 李煜 C. 宴殊 D. 李清照 【答案】 B
【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B
【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13.下列不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的是( )
A. 《牛郎织女》 B. 《 孟姜女 》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 孔雀东南飞 》 【答案】 D
【解析】【分析】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