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_2024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B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相对静止是暂时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了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A错误;C、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2.《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这启示我们( C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解析] 此题考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C正确;A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忽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D说法错误。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A )

①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服从自然,听命自然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 ④认识自然,改变规律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发挥

- 1 -

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③符合题意;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服从自然,但并不等于听命自然,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②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④说法错误。

4.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下列诗句中正确阐述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有( D )

A.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C.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符合题意;A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与题意不符;B是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C体现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与题意不符。

5.漫画《等地心引力发挥作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

A.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B.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C.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

[解析] 漫画中主人公的做法是错误的,他没有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D符合漫画寓意;A、C不符合漫画寓意;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错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河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 000千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

- 2 -

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结合“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

[答案]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首先必须尊重自然。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实现人水和谐共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从材料可以看出,淮河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可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等方面,说明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必须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但我们在水的面前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水害为水利。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在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 D )

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 B.任何事物只有静止没有运动

C.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始终是我们自己”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相对静止的,D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B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

2.朱熹《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B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唯一特性

- 3 -

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江边春水生”意味着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要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使“巨舰……自在行”,可见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①④正确。②中“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说法错误,排除。③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话可说。故事中这个叫欧布利德的人( B )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解答本题,应正确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题中欧布利德为了赖账,借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了“我”的相对静止。故选B。

4.“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 A )

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有规律的

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 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解析] 这首诗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A。

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和尚把“风吹幡动”归因于“心动”,二者都否认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故选A。

- 4 -

6.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D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解析] 该题考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题干强调的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A项观点认为是意识在动,是唯心主义。B项观点夸大运动否定静止,是诡辩论或相对主义。C项观点也是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也是唯心主义。D项观点是强调运动,故答案应选D项。

7.下列对漫画《科盲》分析错误的是( A )

①否认世界是物质的 ②离开静止谈运动 ③否认运动的永恒性 ④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世界末日意味着世界运动变化的结束,显然,这一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永恒性,也否认了世界是有规律运动变化着的。③④是对漫画的正确认识,不合题意;①②是错误认识,干肢相符。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既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 5 -

2024_2024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B)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规律是客观存在的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D.相对静止是暂时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w45i8l6cf1x2cx44e354ncj33s2bw019o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