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题干材料“土地之神”“五谷之神”,体现了农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在国家中所占的地位,故选B。
答案:B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可编辑
精选教案
A.铁犁牛耕 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 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 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 铁犁牛耕
解析: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低下,采用集体耕作,方框A内容应是集体劳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方框B内容是铁犁牛耕,故D正确。
答案:D
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施肥工具 C.播种工具
B.灌溉工具 D.除草工具
解析:从题干材料“两足中虚”“中置耧斗”“所盛种粒”“下通足窍”可知是耧车。汉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故选C。A、B、D与题干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
答案:C
4.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
A.封闭性
B.分散性
可编辑
精选教案
C.连续性 D.脆弱性
解析:材料“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反映了小农破产的原因,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答案:D
5.“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A B C D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种乃自下”等信息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B正确。A为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D为曲辕犁,C为灌溉农具翻车,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著名唱词。
材料二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可编辑
精选教案
——《国史概要》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农具名)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著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戏中主人公向往的是怎样的生活。
(2)材料二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式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核心信息;第(2)问中重在考查对铁犁出现产生的影响的理解;第(3)问则注重考查牛耕在明清时期被人力取代的史实。
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夫妻恩爱。
(2)春秋战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
可编辑
精选教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在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 )
A.米脂率先采用铁犁牛耕 B.中国已有耦犁耕作技术 C.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D.陕西农业产量领先全国
解析:图片反映了二牛抬杠的耦犁,故选B。A中“率先”表述错误;C中“普及”表述错误;D说法图片没有体现。
答案:B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