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凤州初中八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课题】《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长安十年时期,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战乱流离时期,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杜甫一生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望岳》。

2、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所以诗人会写出“回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不仅是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更是自己将登上人生顶峰的誓言。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散译诗句:

第一二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

第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1

第五六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所见的景象

第七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愿:由望岳到登岳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4、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1、2句虚写,3、4句实写,5、6句实写,7、8句虚句,虚实交错,意韵悠长。

五、【课堂训练】背诵《望岳》(5分钟)

板书设计:

远望

望岳 近望

仰望

2

凤州初中八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第二课时《春望》

一、【课堂导入】(3分钟)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了解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2. 走近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3、 学生听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要领。 4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写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小结: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3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解析

凤州初中八级语文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课题】《杜甫诗三首》【教学目的】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w3u88vqy54i6jo0x1m776vac3ljqt012e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