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在法国形成高潮,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排除。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2.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
古代明朝以前一直是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发生在明朝中后期,故C项正确;唐朝和宋代不符合时间,故A和B项错误;D晚于明朝,排除。
3.近代工业的流水生产始于20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当时还只限于单对象的装配流水生产。后来,流水生产线应用越来越广泛,由单对象发展为多对象,由装配流水线发展到加工、运输、存储和检查的一体化。这种状况根本上 A.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流水线生产,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这从根本适应了生产活动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趋势,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是企业自身利益的体现,不符合题干中“根本”的设问;B选项错误,20世纪初世界市场已经形成;D选项错误,这种状况并未破坏自由主义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
A.发展经济的需要 B.社会制度相同 C.屡遭战争的重创 D.受到美苏威胁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故A正确。“社会制度相同”只能算是这些国家实现联合的一个有利条件而不是直接原因,故B错误。历史上欧洲各国(尤其是欧洲大陆)冲突战争连绵不断。“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才能实现地区永久和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屡受战争重创”是欧洲大陆这些国家率先走向联合的历史原因,排除C。“受到美苏威胁”是六国走向联合的外部原因,排除D。
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开启了后斯大林时代苏联改革之路,D正确;A项只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之一,且改变的说法也不准确,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在理论上实现突
破,排除B;C项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是勃涅日列夫改革的影响之一,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是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
6.斯大林指出:“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由此可见,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A.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以发展重工业为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D。故选B。
考点: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相关状况及特征
7.下图是1956年罗伯特·杜瓦斯诺拍摄的《断掌工业》,寓意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观的再现。这一作品实质上
A.反映工业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B.控诉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 C.体现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 D.强调了重工业生产领域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可知体现的是作者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控诉,B选项符合题意。工业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