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寻 找
创意生活
生活中的创意
本手册得到了“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的资助,由刘彦辰负责编写
?
让我带你找创意
人们普遍认为产生创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许多人虽用尽洪荒之力,但也无法产生创意。如何产生创意?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特认为每一事物都是从另一事物产生,一般创造品都是从旧物中加以改造。
也就是说,人们是利用已有的事物产生新的事物。因此在创意思考中,人们首先应该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已有的各种事物(包括知识和经验),然后进行“加工”而产生创意。
创意其实就是以前要素(知识与经验)的一个新的组合。产生创意的过程就是整合知识与经验的过程(搭积木的过程),知识与经验(积木)是产生创意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寻求改变的意识)是知识与经验转化成创意的中介和条件。
我们编写这本小册子就是在寻找创意,也是对产生创意方法的实践。这里对国井良昌先生编写的《低成本设计方法实践版》、石井力重开发的“TRIZ构思卡(智慧卡)”、马特伊比贝罗维奇开发的“TRIZ x QMS”、TRIZ DOCTOR lite 开发的“TRIZ DOCTOR lite”、谷歌引擎搜索到的200个图片进行新的整合,从而得到了目前的创意。
这里介绍了40个发明原理。发明原理是外来语,即是对前人发明成果的知识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寻求改变的方法。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及方法,我们就可以“组合”出许许多多的创意。
下面与大家交流使用这个小册子的方法:首先通过文字与图示理解发明原理;再学习应该如何做;看看别人怎么做;记录下来“猜猜”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好处有哪些。最后开动自己的大脑,利用每个发明原理中的“联想关键词”与每种方法给出的“问题”进行“造句”,并把“造句”记录下来。例如:将电脑(物体)分割成多个功能模块就能够任意的组合与替代。
美好的生活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积极态度的体现。当你做出了选择并拥有了一种勇于改变的态度,并尝试利用发明原理去思考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意产生,你的生活就会是美好的!
2?
?
页数、发明原理使用频率排序与实际编号?页数 排序 发明原理名称 编号 38 1 性质的转变 35 5 2 分离 2 6 3 局部特性 3 13 4 预先作用 10 16 5 反向 13 4 6 分割 1 31 7 系统替换 28 27 8 中介物 24 18 9 动态化 15 22 10 周期性动作 19 28 11 自服务 25 20 12 转变维度 17 7 13 不对称 4 8 14 组合 5 43 15 复合材料 40 37 16 热膨胀 37 10 17 嵌套 7 29 18 复制 26 35 19 改变颜色 32 32 20 利用流体 29 9 21 多功能 6 17 22 曲面化 14 34 23 利用多孔 31 33 24 软壳或薄膜 30 15 25 等势性 12 21 26 机械振动 18 30 27 利用廉价物 27 25 28 变害为益 22 19 29 不足或过度 16 26 30 利用反馈 23 12 31 预先反作用 9 37 32 去除与再生 34 42 33 利用惰性环境 39 14 34 提前预防 11 41 35 利用高浓度氧 38 39 36 相变化 36 24 37 快速动作 21 11 38 平衡力 8 37 39 同质性 33 23 40 连续动作 20
3?
发明原理实际编号与使用频率排序、页数?
编号 发明原理名称 排序 页数 1 分割 6 4 2 分离 2 5 3 局部特性 3 6 4 不对称 13 7 5 组合 14 8 6 多功能 21 9 7 嵌套 17 10 8 平衡力 38 11 9 预先反作用 31 12 10 预先作用 4 13 11 提前预防 34 14 12 等势性 25 15 13 反向 5 16 14 曲面化 22 17 15 动态化 9 18 16 不足或过度 29 19 17 转变维度 12 20 18 机械振动 26 21 19 周期性动作 10 22 20 连续动作 40 23 21 快速动作 37 24 22 变害为益 28 25 23 利用反馈 30 26 24 中介物 8 27 25 自服务 11 28 26 复制 18 29 27 利用廉价物 27 30 28 系统替换 7 31 29 利用流体 20 32 30 软壳或薄膜 24 33 31 利用多孔 23 34 32 改变颜色 19 35 33 同质性 39 36 34 去除与再生 32 37 35 性质的转变 1 38 36 相变化 36 39 37 热膨胀 16 40 38 利用高浓度氧 35 41 39 利用惰性环境 33 42 40 复合材料 15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