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4届“一诊”
历史试题
24.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 )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 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5.图5《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 )
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 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 26.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 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 ) A.区域地理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 C.汉文化影响力 D.政府推行力度 27.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28.16--18世纪,“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集中地,中国的“朝贡贸易”规则被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白银产量的一半也流入中国,“南海”因此有“东方地中海”之称。该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农耕文明的发达 B.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C.海禁政策的松弛 D.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9.明清商人群体中常见“抱德怀才岂惮贫,广行方便方施仁。光明正大无荣辱,留此心田荫后人”。“处世为人做一场,要留名节与纲常\之类的劝诫。这反映出当时( ) A.尊富尚利意识的盛行 B.社会风尚发生转变 C.儒家财富观受到冲击 D.商人责任意识增强 30.传统观点认为,《天朝田 亩制度》是对古代农民起义“均田免粮”思想的发展。后来有学者认为,均田纲领是长期以来客家先民心理积淀的一种折射,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客矛盾,而不是贫富悬殊的问题带有浓厚的华南乡土色彩。据此可知,这一认识、( )
A.推翻了传统的研究观点 B.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C.缺乏对古代农民的关注 D.比传统观点更值得可信
31.1893 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
1
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这表明清政府( )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转变 B.试图摆脱西方列强控制 C.强化对海外侨民的管理 D.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加深
32.古希腊曾在周边建立了139个殖民城邦,形成了-一个包括南欧,西欧,西亚,北非的大希腊世界。在扩张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宪政制度,在经济,宗教,文化上保持联系,但并无隶属关系。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
A.加速了希腊半岛统一 B.推广了城邦自治体制 C.消除了公民内部矛盾 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
33.1485- -1536 年,英国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仅13个。随着大小修道院的解散,大量教会财产投入市场,此后自治城市迅速增长,百年间达150个之多。这反映了当时( )
A.圈地运动助推城市化进程 B. 启蒙思潮引发了革命风暴 C.宗教改革影响到国家治理 D.工业革命改善了城市风貌 34.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 )
A. . 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 B.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 D.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35.表3是1750年一1900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B.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 C.工业化浪潮缩小了东西方差距 D.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更高程度发展基础上,一批富民乘势而起,形成了“富 民社会”。顾名思义,“富民”是占有财富的人。但就富民来说,“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因为没有特权,他们主要通过租佃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伴随国家赋税的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也向流动化、市场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富民社会”之后,从理论上说,随着商品经济更高程度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将进入“市民社会”但具体就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明清时期是否已经形成一个市民阶层还是值得慎重研究的大问题。
——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
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14 世纪末,经过三、四个世纪的发展,西欧农民经济社会生活状况已大为改 观。在此情况下,西欧农村分化出-批精英分子:富裕农民的兴起。“通常他们有相当于六、 七年收入的储蓄。他们有很多家畜,很好的家具、器皿,有三、四床鸭鹅被,有地毯、银盐
2
罐、高脚酒杯、一两打的汤匙。”在英国,通过大面积承租领主自营地或者蚕食小农。到16 世纪,50%以上耕地已经集中到他们手中。以此为基础,富农在地方事务中的领袖作用令人 瞩目。为了打赢一场官司,他们“不惜每人花20英镑,以斗垮-一个不受欢迎的领主”。他们.改变着乡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也改变着他们自身。显然他们是一个崭新阶层的前身,一代新人呼之欲出。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富民阶层的共同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富民阶层兴起产生的重要影响。(8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富民阶层在中英两国命运不同的原因。(10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我国历史教科书一直重视国防教育,表 4是统编历史教科书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 国防教育的部分史事。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历史教科书中国国防教育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