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考点一、 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

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科学研究是创新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过程。 科学研究工作可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按过程分为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科学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和保密性,成功率高,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志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考点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物质对象

二、1、实物对象与非实物对象

2、天然对象与人造对象:

3、现实对象与潜在对象: 二、物质运动

物理运动-----------物理学

化学运动-----------化学 生命运动-----------生命科学 地球运动-地学

宇宙天体运动-------- --天文学

考点四、自然科学的特征与属性

一、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客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科学必须从事实出发,按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不允许毫无根据的臆造和假设。

二、 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

科学虽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阶段。它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进而发现规律。为此,就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过程,并以概念、范畴、原理等形式确定下来。

三、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

自然科学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产物,它的内容与社会经济基础

的要求没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劳动的探索性

既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反映,而自然界又处于永不休止的变化之中,所以,科学活动总是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之中。科学大厦的建设,是一项永远不会完结的工程,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会穷尽“终极真理”。

五、科学理论的解释性

科学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科学要对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解释。科学理论的目标就是提供系统的、严密的、有根据的解释。

六、科学理论的预见性

人们一旦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够预见它的发展进程和结局。科学预见是人们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

考点四、三大发现

X射线的发现 (1895 伦琴):原子有着复杂的结构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原子也存在内部结构,原子可变 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孙):明确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割的

考点五、原子结构模型 1661年英玻意耳 提出元素概念 1803年 道尔顿原子学说 实心球模型 1811年意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1860年 意化学家康尼确立原子分子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903年 汤姆逊模型 葡萄干蛋糕模型 1911 卢瑟福模型 轨道模型 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 行星模型 1916年索末菲 电子云模型

(1)电子的发现

J.J.汤姆孙 (1856-1940):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7年4月30日,汤姆孙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宣布发现了电子。

1899年汤姆生正式把这种微粒叫做“电子”。电子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为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汤姆生被誉为“电子之父”。 发现电子的意义是:

1. 肯定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

2. 揭示出原子内部含有带正电的部分和带负电的部分; (2)原子结构探索 A 葡萄干蛋糕模型

“电子浸浮于均匀连续正电球体中”模型( 1904 )

原子是一个小球体,内部充满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的流体,球内液体中掺杂有若干电子,这些电子等间隔地排列在与正电球同心的圆周上,并以一定的角速度作圆周运动而发出电磁辐射。原子光谱反映的即是这些电子的辐射频率。电子的总电量与液体的总电量等值反号,原子对外显电中性。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 解释了原子电中性; 解释了原子为什么会发光; 据此模型可以估计原子的大小为10-8cm

得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结论 讨论了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

模型缺陷所在: 关于正电荷在原子内的分布情况的猜测 B 原子有核模型

此模型建立在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

原子内部并非是充满的,它的大部分空间是空虚的,它的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它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则以某种方式分布于核外的空间中。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存在。 模型缺陷所在: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无法解释原子的线状光谱;对电子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基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二、技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vlj211y4o4m0xd0pw4b4c2db011w500m5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