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和北非
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90°E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A.伊斯兰文化圈 B.南亚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非洲文化圈
3.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A.茶叶 B.锡矿 C.石油 D.咖啡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4.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5.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6.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7~9题。
7.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8.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9.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
如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10-11题。
10.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11.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 ℃,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12.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
13.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1.C 2.A 3.C 4.C 5.B
6.D 7.D 8.A 9.B 10.A 11.B 12.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气温:乙地气温全年高于甲地;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靠近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13.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