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领导者为了部门利益,明明知道可能影响整体利益,仍旧想方设法搞自己的小九九。如果你的责任更大,却以局部利益为主的话,那整体利益谁来保证?
7. 不敢淘汰惰怠员工,不敢拉开差距,搞“平均主义”
其实领导者对下属有没有惰怠很清楚,就是拉不下面子去处理,尤其是对老人更拉不下面子。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淘汰,不拉开差距,就是对那些高绩效者、优秀者不尊重。
在各位身边,如果惰怠者比比皆是,那作为领导者敢不敢采取降级、降等、降薪?(这条不太适用于公立学校,但奖惩制度还是有比照性。)
8. 经常抱怨流程有问题,从来不推动流程改进
有领导者经常抱怨流程多、流程复杂,并且时时挂在口头上,而且最后都成了口头禅,动不动流程很多、流程很长、流程阻碍了发展,但从来不去推动流程的改进,从来不指出哪里流程多了,哪个流程长了,哪个流程有问题。那怎么改进呢? 9. 不敢接受新挑战,不愿意离开舒适区
有的领导者不想去新领域,不敢接受挑战。尤其是干部、骨干从不愿去到新领域去,怕这怕那,患得患失。不离开舒适区,哪来真正的发展?
10. 不敢为被冤枉的同事说话
有的领导者很怕为被冤枉的下属同事说公道话,因为说了可能就会被“戴帽子”。如果你真的觉得某个人被冤枉了,为什么不敢说呢?要么你根本就不想对这个同事负责任,要么就是怕说了以后被领导批评,怕得罪人。但作为领导者却不敢说话,又如何保护下属?
11. 只做二传手,不做过滤器
很多领导者只做二传手,不做过滤器。任何地方来了事,他立即就传下去了,不管这个事该不该做、要不要做,反正不是自己亲自做,这样一来就让下属苦不堪言,无法聚焦工作。 12. 热衷于讨论存在的问题,从不去解决问题
很多领导者讨论存在问题的时候,都是洋洋洒洒,能道出具体问题来,但从不去解决问题。
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够把职权范围内能解决掉的问题全部解决掉,那很多问题就会消失。即使对你解决不了的,不在你职权范围内,若你不去推动解决,单单讨论能有什么用? 13. 只顾指标,不顾目标
各级领导者都要思考,我们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几个考核指标。仅仅为了考核指标工作,就是不当责。当责的领导者应该有清晰的目标。
14. 只关注现在,不关注未来
(原:把成绩透支在本任期,把问题留给下一任)
有些领导者只关注现在,不关注未来。不愿在长期才能看到绩效的工作上投入,甚至只关注现在的问题是否做得漂亮,而忽视组织能力、流程优化、人员能力提升等长远的事。只关注眼前容易失去竞争力,这样的领导者同样是不当责。 15. 只报喜不报忧,不敢暴露问题
捂盖子现象不能说少,无论是写总结还是做述职,讲起成绩、经验来头头是道,问题和不足则一笔带过。最可怕的就是在关键问题上
捂盖子,搞“和谐”,不主动暴露问题,甚至为了过评审点而作假。如果领导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那你很快就会失信于所有人。
16. 不开放进取,不主动学习,业务能力下降
有些领导者凭经验做事,永远走“经验主义”的老路。可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是未来前进的方向标,必须开放自己,自我批判,时刻学习。我们在某个阶段、领域的成功,丝毫不能确保在其他领域的成功。
17. 不敢决策,不当责,把责任推给组织
绩效是评责任结果,还是评亮点和表扬信?说起来我们都清楚评的是责任结果,但真评的时候却去评亮点。这些现象谁能纠正?只有领导者。
18. 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
有些领导者只关注“我做了”,但不管“做得怎么样”。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就会形式主义,动作做得很优美,效果却不好。
上述这18条,就是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在干部大会上抛出“在座的有没有惰怠者?”之后,引起的讨论、反思、总结。他在会上明确表示,希望所有人能把领导者的惰怠行为作为自我批判的依据。
如果把这些惰怠行为贴在办公桌上、放在笔记本里,经常看一看惰怠行为是否又产生了,这样,领导者才能真正地从自我批判开始,与惰怠行为作斗争,才能真正地当起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