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多模态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特别强调“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思辨能力是现代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然而,自黄源深(1998,2010)提出“思辨缺席”以来,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和作文中的观点常常因缺乏有力的论据而显得苍白无力,缺少说服力和可信度;阅读课上,对所读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倾向于全盘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维。何其莘(1999)指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强调模仿记忆,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有待提高,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亟待改革。 1.2 课题的界定
思辨(critical thinking)指为做出判断而进行的思考,思辨的核心目的是做出有理据的判断;思辨者的特征包含认知技能与倾向两个维度;思辨的过程包括思考者对自身思维的监控、调整与修正。思辨能力就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思辨能力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思辨及思辨能力概念的界定,思辨理论模型的建构,思辨能力发展实证研究等。本课题属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拟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角度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3.1选题意义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人才质量。通过实施多模态教学模式,英语专业学生逻辑能力得到提升;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推理和评价能力;作文和口语中的“无病呻吟”现象有所改善,能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对输入的信息有一定的批判态度,敢于质疑别人的观点;学生的思辨气质得到提高,善于用理性、思辨的眼光看待问题,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不会在茫茫信息爆炸中迷失自我。 1.3.2研究价值: 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分项技能,为以思辨为导向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评测提出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其次,开创性地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为未来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最后,建构一个以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值得研究并推广,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多模态与教学的关系研究较多。顾曰国(2007)讨论了多媒体和多模态学习概念的差异,建构了两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模型;张德禄(2010)分析了多模态理论和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杨跃(2015)探讨了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presentation的学生能动性建构;吕美嘉(2014)研究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认为多模态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备受关注。黄源深(1998,2010)揭示中国外语类学习者“思辨缺席”的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现状,林崇德(2006)、文秋芳(2009)、阮全友(2012)构建了理论模型,罗清旭、文秋芳(2010,2011)、刘航、金利民(2012)、任文(2013)设计和使用了思辨能力测评量具,孙有中(2011,2013)倡导学科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实践层面,文秋芳(2008)、李丽文(2010)、桂清扬(2011)、宋毅(2012)、黄芳(2013)等学者对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具体的语言技能或专业知识课程相结合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多模态理论是由Kress和Leeuwen(1996)提出来的。Stein(2000)强调多模态教学法,认为多模态教学法突出了身体和大脑通过多模态、多感官协同参与交际的不可分割性;Royce(2002)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方法论”,并将其用于读、写、听、说和词汇教学中。国外对思辨能力的研究一直走在前沿。Tim Moore(2013)、Facione (2011)研究了思辨的定义;Facione(1990,2011)创建了思辨双维结构模型;Paul and Elder(2006)建立了“三元结构模型”。Golding(2011)根据该理论模型提出了思辨培养教学模式;Rybold(2011)利用该理论模型对中国EFL辩论学习者进行培训指导;Hammer和Green(2011)依据他们在管理学科教学中所做的个案研究,提出了思辨教学设计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思辨能力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在教学实践层面,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具体的语言技能或专业知识课程(如写作、阅读、演讲等)相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的语言学习活动中,思辨究竟体现为哪些具体的分项技能,如何科学测评学习者的思辨水平,如何有效评价思辨培养的教学效果,仍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思辨能力与多模态教学的研究都是相互独立的,如何从多模态教学模式角度探讨思辨能力的培养仍是研究空白。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2.1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一:文秋芳(2009)思辨能力层级模型理论,将认知能力标准(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情感特质(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具体化,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
理论依据二:思辨能力测评量具。本课题采用的是加利福尼亚思辨技能测量量表(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CCTST)和加利福尼亚思辨倾向问(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CCTDI)。 理论依据三:多模态教学理论。多模态(multimodality),指多个模态的复合体。多模态教学是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将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意义构建的多模态系统协同成为最有效的意义表达和交流方式,并指导学生借助多模态手段建构意义。 2.2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建构一个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
(1)多模态课程资源 (2)多模态学习环境 (3)多模态互动 (4)多模态教学手段 (5)多模态教学方法 (6)多模态评价 2.3 研究内容 (1)建立多模态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分为课上资源和课下资源,课上资源主要有教材、教师的PPT课件、参考书等;课下资源包括拓展阅读、相关的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料等。教师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的PPT课件应尽可能使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融为一体,使多种模态结合以实现对学习者多感官刺激。
(2)创建多模态学习环境。多模态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技术的、文化的和自然的三个维度。技术环境,如网络学习平台(MOOC,网易公开课等)、网络交流软件(QQ、微信等)、搜索引擎(百度、中国知网等);文化环境,如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等;自然的环境,如符合需要的学习场所,符合要求的自然学习条件等。 (3)开展多模态互动。积极采用多种互动策略,如角色转换、角色扮演、课堂报告等。通过这些策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课堂上充分运用苏格拉底提问法(Socratic questioning);引入学生基于PPT的个人或小组演示活动(presentation),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talk show+discussion的方式,对特定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开展课堂辩论;运用role play形式呈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等。
(5)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初级阶段(大一),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教学可以更多地运用听说法、视听说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等。到了中级阶段(大二),可以更多地运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到了高级阶段(大三、大四),可以更多地运用论辩法、协商法等来发展学生批评、鉴赏和洞察力。
(6)构建多模态的评价方式。多模态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主要对课堂报告(presentation)、角色扮演、学习表现、参与度、学习态度等多种过程性内容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对学习结果进行一次性评价,如卷面测试、最终作品、论文等的评价。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多元评价,评价手段有纸质评价、课堂报告、学习表现和汇报表演等,评价维度涉及学生的思想、感受、行为、认知、交往、想象、结果等。 2.4 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假设为:
假定教学模式是影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因素,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2.5 创新之处 首先,本研究结合了思辨能力和多模态教学的相关理论,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其次,本研究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角度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视角有创新。
最后,本研究属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有创新。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首先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武汉地区6所代表性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找出主要因素,并进行分析,然后反思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从教学中找出问题症结,设计多模态教学模式进行试验,检测其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 3.2 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梳理思辨能力和多模态理论的研究。
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思辨能力现状、思辨倾向,以及对多模态教学的看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态度。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实证法: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多模态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效用。 3.3技术路线
第一步,文献综述,梳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二步,调研。设计问卷调查。运用CCTST和CCTDI测评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
第三步,制定多模态教学模式。
第四步,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
第五步,问卷、访谈、实验结果分析,再次用CCTST和CCTDI测评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与前测结果比较,检测多模态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
第六步,分析研究。分析多模态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3.4 实施步骤
2018年5月—— 2018年12月:梳理思辨能力和多模态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界定思辨能力内涵和外延。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测试。设计多模态教学模式。
2019年1月—— 2019年6月:设计、发放、回收并整理问卷调查,实施多模态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搜集并整理一手数据。
2019年6月—— 2019年12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思辨能力测试,并与第一次的测试结果相比较,撰写研究报告。
2020年1月—— 2020年6月:分析多模态教学模式对思辨能力的作用,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申请结题。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