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电大专科《农村环境保护》期末重点复习知识考试必考重点【电大考试必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选

电大《农村环境保护》考试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 )。

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500亿元)。 4.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水( 6吨)。

28.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沼气 B.煤 C.石油 D.水能 29.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乙醇 B.煤 C.石油 D.水能

30.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约为( 25% )

31.全国秸秆产量中用作燃料的约占(1/2) 32.生物质直接燃烧法的热转换效率很低,61.我国目前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率,只有约( 30% )

62.我国目前工业污水的二级处理率,约为( 75%)

63.水处理过程中用格栅装置是用来除去(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和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体 )。

64.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

65.存在及其复杂的天气现象的大气层为5.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水(20吨)。 6.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其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

7.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 2000亿元)。

8.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1500亿元 )。

9.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度占世界第( 八位 )。 10.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北半球居( 第一位)。

11.下面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C ) 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

12.下面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B ) A.森林 B.农田 C.湖泊 D.城市

13.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D ) 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

14.所有以生产者为食物的动物属于( 第二营养级)。

15.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 第三营养级)。 16.在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及流动的过程中,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转移效率约为(10%)。

17.著名的玛雅生态农场位于(菲律宾)。 18.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A.水

能 B.煤 C.石油 D.汽油

19.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煤 B.风能 C.石油 D.汽油

20.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C )。 A.石

油 B.煤 C.太阳能 D.汽油 2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汽

油 B.煤 C.石油 D.生物质能

22.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水

能 B.煤 C.太阳能 D.生物质能

23.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C )。 A.水能 B.太阳能 C.石油 D.生物质能 24.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水能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

25.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A.核燃料 B.太阳能 C.风能 D.热能 26.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焦炭 B.煤 C.石油 D.水能 27.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 A.汽油 B.煤 C.石油 D.水能

一般低于( 20%) 33.省柴灶设计热能指标要求为单体灶大于( 25%)

34.沼气发酵工艺中的高温发酵温度为( 45~60℃ )

35.沼气发酵工艺中的低温发酵温度为( 8~30℃ )

36.沼气发酵工艺中的中温发酵温度为( 30~45℃ ) 37.沼气发酵工艺中常温发酵的温度不能低于( 8℃ )

38.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 60%~70% )

39.二氧化碳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30%~40% )

40.如果我国10%的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即可节约(310亿度电) 41.太阳光伏发电使用太阳电池进行发电的一项新技术,转化效率可达(20% )

42.下列符号中表示化学需氧量的是(A)。A.COD B.DO C.BOD D.TOD 43.下列符号中表示溶解氧的是( B )。A.COD B.DO C.BOD D.TOD 44.下列符号中表示生化需氧量的是 (C)。A.COD B.DO C.BOD D.TOD 45.下列符号中表示总需氧量的是 ( D)。A.COD B.DO C.BOD D.TOD

46.下列符号中表示总有机碳的是 ( A )。 A.TOC B.DO C.BOD D.TOD 47.我国特有的优良饲养鱼种如草鱼要求水中的溶解氧(DO)保持在(5mg/L)

48.我国特有的优良饲养鱼种如青鱼要求水中的溶解氧(DO)保持在(5mg/L)

49.我国特有的优良饲养鱼种如鲢鱼要求水中的溶解氧(DO)保持在(5mg/L)

50.我国特有的优良饲养鱼种如鳙鱼要求水中的溶解氧(DO)保持在(5mg/L) 51.对水稻和小麦的毒害主要表现在根部的重金属是( Hg )。

52.使小麦受危害后,叶色发黄、出现灼烧状枯斑的重金属是( Cd)。 53.对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重金属是( As )。

54.1968年初,轰动世界的“米糠油事件”是由(多氯联苯引起的)

55.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由(有机汞农药引起的)。

56.对鱼类和水鸟可影响生长和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已有明显的事例的有机污染物是( 有机氯化合物 )。

57.在人体中蓄积于肾、肝、脑中,主要毒害神经系统的重金属是( 汞)。

58.日本发生的“骨疼病”公害就是(镉中毒引起的 )中毒引起的

59.影响神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的重金属是(铅)。60.引起我国台湾省发生所谓黑足病的重金属是(砷)。

-可编辑修改-

(对流层)。

66.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聚集)。

67.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对流层)。 68.能将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反回地面,对全球的无线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热成层)。

69.酸雨是指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其pH值低于( 5.6)。

70.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一般主要是( 人为因素)。

71.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 )。 A.碳氢化合

物 B.氟化物 C.氢氧化钠 D.硫化物 72.下面碳氢化合物中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的是(B )。 A.碳氢化合

物 B.3,4-苯并芘 C.苯乙酸 D.喹啉 73.对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结膜有强烈的刺激性物质是(氟化氢)。

74.控制全球变暖,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75.通过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除尘装置是(机械式除尘)

76.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滤料,把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是(过滤式除尘)。 77.利用高压电场产生的库仑力的作用实现固体粒子或液体粒子与气流分离的方法是(静电除尘)。

78.小麦对二氧化硫最敏感的部分是( 麦芒)

79.对臭氧最为敏感的植物是(烟草)。 80.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 3%)。 81.以下植物中对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玉米 B.棉花 C.烟草 D.扁豆 82.以下植物中对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苹果 B.棉花 C.烟草 D.扁豆

83.以下植物中对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葡萄 B.棉花 C.烟草 D.扁豆

84.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属于( 固体废弃物)。

85.将固体废弃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称为(无害化)。 86.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称为(减量化)。 87.通过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弃物重新利用称为( 资源化)。 88.对点污染源(包括集中的工业区),布点用(同心圆布点法)。

89.当主导风向(监测期间)基本不变,监测布点用(同心圆布点)。

90.面污染源,因污染分布均匀,下垫面较平坦,布点用(网格布点法)。 91.线污染源,如交通车辆污染,布点用(成对布点法)。

精选

92.大气监测点要开阔,周围的自由空间应为( 315° )。270° D. 93.大气监测采样器进气口距地面高度大约(3~5 m)。

94.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清洁水样可保留(72 h )。

95.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轻度污染的水样只保留( 48 h )。

96.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严重污染的水样仅能保留( 12 h)。 97.根层采样深度,农作物土壤一般深(0~20 cm)。

98.根层采样深度,茶、果树采样深度为( 60 cm)。

99.下面那个标准属于按用途分类( C ) A.水质标准 B.生物环境标

15.能量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划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17.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是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18.综合防治技术:所谓综合防治技术,就是根据病、虫、草危害作物的情况,综合地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技术防除病、虫、草害。

19.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调节、控制乃至消灭。 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的污染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40.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41.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42.温室气体: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气体组分,称为温室气体。

43.除尘:从废气中将颗粒物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称为除尘。

44.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二、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2.农业环境: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3.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和活动场所的周围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4.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件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5.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6.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和更低环境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土地资源:这个系统包含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8.荒漠化:是指干旱区、半干旱区及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9.土地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质或砾质为主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是地表呈现出以沙物质为主的土地。

10.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11.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和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12.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1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4.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是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20.农村能源:是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居民所消费的能源。

21.间接能源:一般指农用化学物资所包含的能,如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制品等。 22.直接能源:包含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

23.生物质:所谓生物质,是指在有机物中,除石化燃料外的所有动植物物质。

24.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把生物质原料切成一定粒度,在加压下制成棒状、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

25.生物质热化学转换技术:是利用机械装置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木炭等品位较高的能源产品技术。

26.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

27.水体污染: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8.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污染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

29.水质指标:是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30.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是溶于水中的自由状态氧分子的量它是支配水生生物生存和有机污染物分解类型及水体自净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因此是水体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31.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有机污染物的含量BOD愈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污染物愈多。

32.化学需氧量: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33.重金属迁移:是指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与分散现象。

34.水的物理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即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35.沉淀法: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36.水的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作用以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这时常加入化学药剂,或使不同种类的污水混合,促使污染物混凝、沉淀、氧化还原和络合等。

37.氧化塘:是利用天然池塘或人工修造的浅水池塘的污水处理法。

38.颗粒物:是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物质。

39.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

-可编辑修改-

45.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46.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47.生物迁移:是指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积累起来的过程。

48.固体废物(简称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废弃之不同的剩余物质。

49.无害化:是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 50.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另外一方面是采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51.资源化: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52.生污泥:从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叫生污泥,含有挥发性的物质、病原菌、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

53.环境监测:就是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手段,监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

54.农业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用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监测活动。

55.综合采样:是指一个采样单元的多点位样品的混合水样。在农业环境监测申,综合采样法可用于多污水源汇入同一灌区的污水负荷监测。

56.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照环境基准、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排放源的污染物的限量阀值和配套措施所作的技术规定。

57.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

58.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环境质量目标,对排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一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二是控制排放总量。

59.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化活动中,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制定一切环境标准的基础。

60.方法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分析测试、抽样与统计运算为对象所制定的方法标准。

精选

三、填空题

1.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2.次生性自然资源分为( 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料)两类。 3.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 )等。 4.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等。 5.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低开采 )、( 高利用 )、( 低排放)。

6.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是“(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7.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有三:( 洪水泛滥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

8.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环境 )、( 生产者 )、(消费者 )和( 分解者 )四种主要组成成分。 9.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和( 信息传递)。 1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水循环 )、(气体循环 )和( 沉积型循环)。

1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大致可以分为(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和(营养信息 )。

12.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物种改变 )、(环境因素改革)和(信息系统的破坏)。

13.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因地制宜 ),(多能互补),( 综合利用 ),(讲究效益 ),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 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

14.农村能源可分(间接能源 )和(直接能源 )两类。

15.沼气是有机物的( 厌氧 )发酵产物,是一种混合的可燃性气体。

16.沼气发酵是个厌氧生物化学过程,包括( 水解发酵 )、(产酸 )和( 产甲烷 )三个阶段。

17.根据沼气池(消化器)的水力滞留期(HRT)、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的不同,沼气池可分为(常规型 )、(污泥滞留型 )、( 附着膜型 )三大类。

18.我国多采用以下四类厌氧消化工艺:(塞流式消化器)、(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污泥床滤器 )。 19.薪炭林有(短轮伐期平茬采薪经营型)、(材薪经营型)、(薪材经济经营型)、(薪草经营型)、(头木育薪经营型)等五种类型。

20.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 21.地球表面约有( 70%)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 3% )。 2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 天然污染源 )和( 人为污染源 )。 23.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 )污染源、(化学性 )污染源、(生物性 )污染源。 24.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 )和(扩散 )污染源。

25.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滤池法 )和(生物转盘法)。 26.污水的处理技术根据所采取的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27.污水的氧化还原法主要有(空气氧化法 )、(氧化处理 )、(臭氧氧化 )、( 还原法 )等。

28.(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活性污泥)法由于具有净化效率很高等优点,所以目前应用最广。 29.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30.(对流层 )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31.(对流层 )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霜、雹、云、雾等。 32.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对流层)聚集,大气污染主要也是在这一层发生。 33.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分为(固定污染源 )和(移动污染源 )。

34.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分为(点源 )、(线源 )和(面源 )。

35.按污染物排放空间分为(高架源 )和(地面源 )。

36.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断源 )和(瞬时源)。

37.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主要是( 气象因素 )和(地理因素 )。 38.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 )、(大气湍流 )、( 温度层结 )和(大气稳定度 )。

39.对植物生长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 )、(氟化物 )和(光化学烟雾 )。

40.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致癌 )三种。 41.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 有机废物 )和(无机废物 )。 42.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 )、(矿业废物 )、(城市废物 )、(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43.固体废弃物按其危害状可分为(有害废物 )和(一般废弃物 )。 44.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无害化为先导)、(资源化为目的),(进行减量化 )。

45.影响堆肥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起来有(有机质含量);(水分);(温度);(碳氮比);(C/P);(PH)等方面。

46.卫生填埋应是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垃圾最终处理方法。

47.卫生填埋主要有(平面作业法 )、(斜坡作业法 )、(沟填作业法 )三种填埋方法。

48.(农业生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治理效果进行监测。

49.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一样,按管理目的分为(常规监测 )、(科研性监测)和(特种目的监测)三种。 50.决定布点质量的三要素为(区域)、(点数)和(点位 )。

51.水样的采集法,( 瞬时采样 )法、(混合采样 )法、(综合采样 )法三种 52.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公布的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凡饮用水源、湖、库,每月采样(1 )次,每年(12 )次。

53.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公布的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江河在丰、平、枯三水期采样,每期采(2 )次,每年( 6 )次。 54.畜、禽饮水分丰、平、枯三水期采样,每期只采( 1 )次,全年共采( 3 )次。

四、简答题

1.简述目前我国农业环境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

-可编辑修改-

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

院垃圾;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土壤的危害;非农业占地。

2.简述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要想进行理想的农业生产,获得具有优质同时保证产量的农业生产产品,就必须创造优质的农业生产环境。

3.简述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要方法。

要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现状,减少化肥施用量是重要的方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以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物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它可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培肥土壤。

4.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有哪些?

(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的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5.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第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第三,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第四,资源功能是有限的。 6.我国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7.简述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传统模式;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 8.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政府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有哪些?

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健全法制、完善政策、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强化管理和宣传教育。

9.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有哪些?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4)宜林地较多、亦农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6)耕地质量较差。

10.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是什么?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1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动调节能力。(3)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 12.生态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多样性、综合性、生产效率高、稳定性、持续性、生态性(低耗、高效、少污)。 13.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1)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2)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3)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14.简述生态农业建设的内容。

(1)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3)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4)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5.生态农业系统的类型和模式有哪几种?

精选

(1)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2)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3)生物相克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4)主要因子调控的生态农业系统,(5)区域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系统。

16.生态农业有哪几种实用技术?

(1)生态工程技术;(2)能源开发技术;(3)小流域综合管理技术;(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6)农业生产资料的生态化改造技术。 17.简述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因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的塑料增塑剂,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25.简述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一样,主要成分为:生命有机体部分,即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非生命无机环境部分,即太阳光、能、大气、母质、地表形态及土壤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 26.简述土壤生态系统结构。

达到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1分)即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主要层次构成: (1)地上生物群体层,(2)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还能补充土壤的钾、磷和优质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施肥技术不当,表现在轻视底肥,重视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当,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术是避免化肥损失的关键。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灌溉技术的优劣与化肥流失关系很大。中国的灌溉技术以传统的地面漫灌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过渡,其中水的利用率与化肥的流失率很相关。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惊人的。 (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源而导致的大面积生态破坏问题,如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二是工农业废弃物和农业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的污染,规模化禽畜养殖场废水污染,农药、化肥、地膜和农业径流污染等。

18.简述我国农村能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特点:需求量大而分散;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能源结构;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问题: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与结构性污染互为因果;能源利用效率低;资金不足。 19.简述大气中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

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植物,初期主要在叶脉间出现白色伤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则从叶背到叶面均出现伤斑,这是二氧化硫危害的主要特征,后期叶脉也褪成白色,叶片脱水,逐渐枯萎。

20.简述大气中氮氧化物对植物的危害。

氮氧化物对植物的毒性较其它大气污染物要弱,一般不会产生急性伤害,而慢性伤害能抑制植物的生长。危害症状表现为在叶脉间或叶缘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水渍斑,逐渐坏死,而后干燥变成白色、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逐步扩展到整个叶片。

21.简述大气中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

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症状表现为从气孔或水孔进入植物体内,但不损害气孔附近的细胞,而是顺着导管向叶片尖端和边缘部分移动,在那里积累到足够的浓度,并与叶片内钙质反应。生成难溶性氟化钙沉淀于局部,从而干扰酶的催化活性,阻碍代谢机制,破坏叶绿素和原生质,使得遭受破坏的叶肉因失水干燥变成褐色。当植物在叶尖、叶缘出现症状时,受害几小时便出现萎缩现象,同时绿色消退,变成黄褐色,二、三天后变成深褐色。

22.简述光化学烟雾对植物的危害。

臭氧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从叶背气孔侵入,通过周边细胞、海绵细胞间隙,到达栅栏组织,使其首先受害,然后再侵害海绵细胞,形成透过叶片的密集的红棕色、紫色、褐色或黄褐色的细小坏死斑点。同时,植物组织机能衰退,生长受阻,发芽和开花受到抑制,并发生早期落叶、落果现象。 23.简述土壤环境的基本特点。

(1)土壤环境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2)土壤环境中的胶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3)土壤环境中的络合-螯合平衡体系;(4)土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5)土壤的酸碱平衡体系;(6)土壤环境中的生物体系。 24.试述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与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50-60℃)等农膜新品种,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土被生物群落层,(3)土被底层与风化壳生物群体层。

27.简述铬对土壤污染的危害。

受铬污染的土壤,是通过植被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土壤铬污染后,Cr(Ⅵ)的毒性在低浓度时就非常高。水稻各部分组织器官对铬的残留积累量有很大差异,其顺序是根铬>茎叶铬>糙米中铬。 28.简述铅对土壤的危害。

由于铅在土壤中固定为难溶性铅的能力较强,因此,通过食物链而引起人体铅中毒的现象极少。铅污染土壤后,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呼吸强度有一定的影响。铅对幼苗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铅抑制了幼苗对营养吸收和使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受阻。 29.简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途径及我国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技术政策。

控制途径:(1)完善和改造生产工艺,(2)发展物质循环工艺,(3)进行综合利用,(4)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技术政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五、论述题

1.沼气发酵有哪些工艺条件?

(1).厌氧环境:产气阶段沼气池内氧化还原电位在-330mV以下。 (2).温度:常温发酵温度不能低于8℃,最好保持在10℃以上。(3).营养平衡:碳氮比为C∶N=l5~30∶1,投少量微量营养元素,保持pH值接近中性,池内氨含量在0.01%~0.1%,如果氨浓度大于0.3%,会引起发酵菌中毒。 (4).搅拌:常温沼气池必须随时搅拌 (中、高温池通热气时自动搅拌),以使沼气池温度、有机物浓度均匀,并及时排除废气,以利产气。 (5).干物质浓度:按发酵温度有不同要求。常温发酵的干物质浓度:冬季10~12%;夏季6%左右;中温发酵5~15%。 (6).接种物:有机物质厌氧分解产生甲烷的过程,一般由五种微生物菌群参加:有机物分解菌、发酵菌、产氢菌、产乙酸菌、产甲烷菌等。 (7).适当的酸碱度:pH值在6.5~7.5之间(可用pH试纸测定),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沼气发酵的顺利进行。如偏酸,可加入适量的石灰或草木灰调节;如偏碱,则加入鲜草、树叶和水调节。 (8).水料比:发酵液的含水量以90~94%较适宜,干有机物质占6~10%,夏天可以稀一些,冬天可以浓一些。 2.试述如何控制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的控制。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肥料结构不平衡,是影响肥效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平衡施肥需在测土的基础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点施肥,并不是仅靠化肥的配置结构所能奏效的。因此,它需要社会有良好的技术服务,并与使用者的良好科技素质相结合才行。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施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

-可编辑修改-

用量。

3.试述农药污染的控制措施。

(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综合防治是应用生态学为基础的害虫治理方法中的一种较新的方式,是一种把所有可利用的方法综合到一项统一的规划中的害虫治理方法。 (2)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首先要对症下药,农药的使用品种和剂量因防治对象不同应所所不同。 (3)制定农产品中的允许残留量标准:制定农药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并根据人们取食习惯,制订出各种作物与食品中的农药最大残留允许量。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农药污染:农作物种类不同则对各种农药的吸收率也不同。 (5)发展开发新农药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农药新品种的主要发展方向。 4.试述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那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等。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绿色食品最终产品必须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监测部门依据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检测合格。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依据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的,通常高于或等同于同行业标准,有些还增加了检测项目。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产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

5.试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的调控。

(1)土壤培肥与作物平衡施肥,即根据作物需要和土壤性状,合理配施有机、无机肥料。 (2)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即将工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的方式实现能量和物质的高效综合利用。 (3)食用菌生产与秸秆综合利用,以食用菌为纽带,实现秸秆的增值利用。 (4)污水净化和农业综合利用,利用农业措施(如土壤),既处理净化了污水,又将其中的养分加以回收利用。 (5)小流域综合治理。 (6)旱作农业技术等。 6.试述绿色食品种植业的关键技术。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涉及的过程和操作主要包括:种苗选择,外源物质处理(浸种、包衣剂、生长素等),肥料使用,病虫害控制等。与这些操作有关的材料来源、性质、数量是栽培技术规范的重点。(1)种苗选择 绿色食品生产栽培的种子和种苗 (包括球茎类、鳞茎类、植物材料、无性繁殖材料等)必须是无毒且来自绿色食品生产

精选

系统。 (2)外源物质处理 严禁或限制使用对生物或环境有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处理种子,促进植物生长。 (3)提倡在农业系统内实行轮作、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和其他轮作套种模式是提高光热水等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作物养分和病虫害危害的有效种植模式。

7.试述绿色食品养殖业关键技术。

(1)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畜禽作为品种:和作物生产一样,在繁殖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品种遗传基质的损失,保持遗传基质的多样性。 (2)根据牲畜的生活习性和需求进行圈养和放养:给动物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源。

(3)关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同样是基干动物权利的考虑,有机农业规定不允许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后代,严禁使用基因工程方法育种。禁止给牲畜预防接种(包括为了促使抗体物质的产生而采取的接种措施)。需要治疗的牲畜应与畜群隔离。不干涉畜禽的繁殖行为,不允许有割畜禽的尾巴、拔牙、去喙、烧翅膀等损害动物的行为。 (4)畜禽饲料应该是无污染方式下生产的饲料:有机农业标准对常规生产的饲料占总饲料量的比例、喂养时间等都有较详细的规定。 (5)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饲养动物的需要向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有关有机农业方式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物品可以参考欧盟的有关标准。 (6)养殖业中的疾病防治和药物使用是绿色食品畜产品生产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

8.试述绿色食品加工业关键技术。

(1)加工原料应来自绿色食品生产系统,这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因此,在有机农业的有关规定中,要求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而且所有的普通成分在出售时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清楚地加以说明。 (2)应保持食品加工外部设施(库房、废物堆放场、老设备存放场、地面景观和停车场等)和内部设施(加工、包装和库房等)的环境清洁。 (3)建议采取生态和物理措施灭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加工绿色食品的周围地区禁用汽化杀虫剂、有机磷、氯代烃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营养价值以及为保存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5)所有包装材料必须不受杀菌剂、防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污染物的污染,而且应简便、实用,提倡使用可以回收和再利用的包装材料。产品或外包装上的印刷油墨以及商标粘着剂都应是无毒的。

-可编辑修改-

2020年电大专科《农村环境保护》期末重点复习知识考试必考重点【电大考试必备】

精选电大《农村环境保护》考试小抄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4.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水(6吨)。28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v45e7cc9e4bptb11x4w7g2499iozz00mj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